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仰慕清初学者顾炎武的人格,更名绛,号太炎,以号行于世,浙江余杭人。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革命家,清末民初民族革命的代表人物之一。
章氏一生讲学不止,弟子遍及天下,在当代国学研究界的影响巨大。本书选入其中后期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讲演之记录。全书严谨大方,足可窥见国学总体概貌之一斑,乃是国学爱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书。
本书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作家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本书多次再版,深受广大国学爱好者的喜爱。
为使读者对太炎先生的学问有更多了解,此次出版还收录太炎先生《论诸子学》一文。
毕竟是讲演,跟钱穆的体例和口吻殊有不同,臧否人物更显性情,对古人作品有如:“读了只作三日呕”的评论,大师小器,颇有意趣啊,更真实的大师,好!
评分章太炎对“文”做过清晰的本体论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显然,章氏所言说的“文”,是一个比现代汉语中通常被理解的、以情感为中心的“文学”概念更加宽广的义界。 章氏对文学的定义如何建立?在《文学总略》中,从外延来看,章氏...
评分比较快的浏览完,觉得这书大概是说国学分为什么,历代学人说了什么,彼此关系跟太炎的看法。我觉得整体还是教人如何去学,所以论而非论,籍此曹聚仁欢喜章生此文,还强调“承受”和“批评”,邵力子是另一派风气,他心里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1.形式与内容 即所谓诸...
评分章太炎对“文”做过清晰的本体论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显然,章氏所言说的“文”,是一个比现代汉语中通常被理解的、以情感为中心的“文学”概念更加宽广的义界。 章氏对文学的定义如何建立?在《文学总略》中,从外延来看,章氏...
评分很小的册子,细读了开篇曹聚仁的《小识》和第一章概论;浏览了之后的篇章与结论。收获如下: 一、《小识》列出了四个为何学习国学的理由:1.国学对中国人的思维、行动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有必要明白什么是精华,什么是遗腐。2.避免当权、当政者利用“国学”来愚弄、奴役平头...
给三星是我自己读不懂,只是我自己的感受。本来也是本凑单的书
评分一本国学入门的书。 但章太炎先生对新诗和西方哲学的认识不足。在谈国学之中对这两者不是很看好。
评分看的太炎先生的第一本书
评分甚无趣
评分2009-12-13 借于南京图书馆 毕竟是讲演,跟钱穆的体例和口吻殊有不同,臧否人物更显性情,对古人作品有如:“读了只作三日呕”的评论,大师小器,颇有意趣啊,更真实的大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