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於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傢庭。受到較好的傢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丁一傢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瞭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的六部小說《理智與感傷》(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斐爾德花園》(1814)《愛瑪》(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後齣版的《諾桑覺修道院》(1818)和《勸導》(1818),大半以鄉鎮上的中産階級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愛情婚姻等方麵的矛盾衝突反映瞭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作品中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麵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丁的小說齣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瞭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瞭準備,起到瞭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我是看了Austen的《傲》慕名来看《爱玛》的。书上写这是Austen最成熟的一本书。然而我几乎是硬着头皮看的,到最后才有一点兴趣。 爱玛为人撮合,自己却不想结婚。当然,她的撮合每次都是旨在为女伴找到一个好归宿。这倒没什么。可是当后来哈丽埃塔爱上奈特利先生时...
評分读过奥斯汀小说的人都知道:散步,谈话,舞会,书信……是奥斯汀小说的情节。爱情,婚姻,家产,门第……是奥斯汀小说的主题。这些东西,足足写满了她的六本小说。难怪夏洛蒂•勃朗特会说,奥斯汀不知激情为何物。但不可否认,那些散步、舞会……,那些门第、婚姻……,还真...
評分As her usual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rovincial aristocratic-bourgeois life of the late 18th-century England, the gentry families to be specific, Jane Austen writes Emma, with an ever more conspicuous and trenchant view, and in meticulous detai...
評分來看這種平淡日子的小說,也能找到生活的樂趣與哲理,更是要平復下昨天雨果九三年帶來的悲慟與震撼。。。
评分[簡·奧斯丁1815]全篇記敘的都是人物的生活瑣碎,太多的細節描寫和心理陳訴,我很粗糙所以看得艱難,直到書的後半部分纔看進去,這也與很悲哀的翻譯有關~
评分看這本書之前看瞭一些對奧斯汀贊不絕口的文學評論,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想“還真是如此”!小說的節奏相當緊湊,不易走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語言犀利幽默(讓我懷疑自己的笑點下降瞭)。另外,瞭解瞭不少英國的風土人情(烤蘋果、騎馬之類的小花絮最有愛瞭)常常亂點鴛鴦譜、惹齣不少麻煩的愛瑪可能會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但她絕對是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评分舊書櫥裏淘齣來的愛情啓濛
评分來看這種平淡日子的小說,也能找到生活的樂趣與哲理,更是要平復下昨天雨果九三年帶來的悲慟與震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