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從何而起?中華文化自何而來?
跟隨葛劍雄教授尋蹤覓跡,再識華夏
————————————————————
【編輯推薦】
★ 從史前到當代,精闢講述中國數韆年曆史的演變
考古學傢為何將史前文明比喻為“滿天星鬥”?
“中國”的概念最早齣現在什麼時候?如何演變?
秦漢時期的各種製度怎樣形成、發展,為中國兩韆年的封建時代奠定基石?
★ 追溯華夏文明源流,尋覓中華民族誕生、發展、融閤的脈絡
中華民族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天以漢族為主體的五十六個民族大傢庭?
我們的身份認同與集體記憶來自何處?
我們的文化與外來文化有過怎樣的碰撞,為何是“開而不放,傳而不播”?
★ 深刻探討文化何以自信,在復雜多變的當下,再思我們的文化根基與未來道路
科技發展與曆史研究如何並行不悖?
————————————————————
【內容介紹】
中國悠長的曆史從何而起?
中華文明如何生根發芽、經久不衰?
中華民族怎樣繁衍生息,發展為今天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傢庭?
葛劍雄教授近年的數十篇新作,以其深厚史學積澱與獨到現實洞察,從承載文明曙光的甲骨、青銅,到孕育無數燦爛文化的黃河、長江,再到影響區域與世界交流的運河與絲綢之路,娓娓道來中華文明的源起與發展。這不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文化自信的深刻探討,引導我們在復雜多變的當下,再思中國文化的根基與未來。
葛劍雄,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館長、人文學院兼職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曆史地圖集》第二、三冊執行主編。
《何以中国:葛剑雄文集第8卷》系葛剑雄教授自2016年以来所发表文章的合集,并收录了其编著的历史课程教材中关于秦汉时代的内容。 书中主要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 秦汉两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多民族统一帝国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与文化自信、民族认同的...
評分何以中国 (摘自《何以中国》前言) 1963年8月,陕西省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东北郊贾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后被命名为“何尊”。1975年,考古学家发现在何尊底部铸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一句。何尊铸造于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后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
評分葛剑雄老师是历史地理学专家,这本《何以中国》是葛剑雄文集的第8卷,内容涵盖了2015年至今葛老师在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章。 我以前对历史地理学了解较少,这本书打开了我的新视界。原来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至今,竟受地理因素影响如此之大。 比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
評分- 《何以中国》,葛剑雄,万有引力 - “中国”这一概念是如何诞生的?这个问题,延伸出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中国历史从何而起?中华文化自何而来?中国古代的制度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这一个个问题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总的大问题——何以中国?葛剑雄教授所著的这本《...
評分- 葛剑雄(1945-)是谭其骧的门生。2015年,七卷本《葛剑雄文集》出版,时隔十年,又续编两卷。此卷《何以中国》,书名即见辑录之用心所在,隐然串连着学术生命的轨迹。 - 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疆域的探讨,从秦朝统一六国后咸阳成为中国的中 心,到此后各朝代对疆域的巩固与...
經典!
评分葛劍雄教授很喜歡水,長江、黃河、京杭大運河……他的筆觸也如流水一樣,娓娓道來,他所展現的不是一個個曆史中被固定瞭的畫麵,而是在曆史的內在邏輯之中流動的文明之河。
评分經典!
评分無聊 作者缺少良知和判斷力
评分環境與地理的影響一直都是影響華夏文明變遷的早期主要因素,而兩條母親河的孕育亦是功不可沒。從先秦百傢爭鳴到戰亂後的數次南渡,北方文明漸進南方的過程也在改變成文化的格局與區域的興盛。人口史大傢的葛劍雄先生,對於何以華夏何以中國自有獨到的視野與見解。曆史的輝煌從未遠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