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何以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葛剑雄
出品人:万有引力
页数:532
译者:
出版时间:2025-3
价格:11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81828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文化
  • 社会
  • 政治
  • 思想
  • 文明
  • 国情
  • 观察
  • 随笔
  • 时事评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历史从何而起?中华文化自何而来?

跟随葛剑雄教授寻踪觅迹,再识华夏

————————————————————

【编辑推荐】

★ 从史前到当代,精辟讲述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演变

考古学家为何将史前文明比喻为“满天星斗”?

“中国”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如何演变?

秦汉时期的各种制度怎样形成、发展,为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时代奠定基石?

★ 追溯华夏文明源流,寻觅中华民族诞生、发展、融合的脉络

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今天以汉族为主体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

我们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来自何处?

我们的文化与外来文化有过怎样的碰撞,为何是“开而不放,传而不播”?

★ 深刻探讨文化何以自信,在复杂多变的当下,再思我们的文化根基与未来道路

科技发展与历史研究如何并行不悖?

————————————————————

【内容介绍】

中国悠长的历史从何而起?

中华文明如何生根发芽、经久不衰?

中华民族怎样繁衍生息,发展为今天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葛剑雄教授近年的数十篇新作,以其深厚史学积淀与独到现实洞察,从承载文明曙光的甲骨、青铜,到孕育无数灿烂文化的黄河、长江,再到影响区域与世界交流的运河与丝绸之路,娓娓道来中华文明的源起与发展。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文化自信的深刻探讨,引导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当下,再思中国文化的根基与未来。

作者简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二、三册执行主编。

目录信息

上编 何以中国
何以中国(代前言)
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
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和历史地理学的使命
河流与人类文明
古今丝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
丝绸之路与西南历史交通地理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序
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利益共同体
海洋文化与未来发展
滔滔黄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文明中的黄河“几”字弯
《黄河·山水的记忆》序
《黄河·往日的记忆》序
《黄河·我们的记忆》序
浩浩长江
《长江》序
《三江源·历史跫音》序
《三峡·山水的记忆》序
《三峡·往日的记忆》序
《三峡·我们的记忆》序
黄河长江交相辉映 中华文明永葆青春
大运河 好江南
运河概说
中国历史地理中的运河
大运河历史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刍议
运河与江苏文化
从“苏松常太”到“沪苏锡常”
从吴淞江到苏州河
天堂杭州
中华文明中的江南文化
历史:传统与现实
中国历史的传统及其现实意义
是公众引领史学,还是史学引领公众
科技新进展与历史研究
百年文人与近代中国——《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序
由地理读历史——《三国地理》序
旧史新义
“书同文,车同轨”的历史意义
厓山之后
宝船远航——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阅读中国
《天下泰山》序
《天下泰山》分篇引言
“山水中国·湖泊系列”丛书序
《路桥上的中国》序
《广西历史地理研究丛书》总序
《名家人文地理》丛书序
《江南景观史》序
《绍兴市志(1979—2010)》序
《贵阳市白云区志(2001—2015)》序
《常州历史地理图志》序
《笕桥镇志》序
《南浔古今地图集》序
《桃花溪村志》序
文化何以自信
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文明互鉴 美美与共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以孝道为例
读书是个性化的事情——《同舟共进》访谈
下编 秦、两汉时代: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巩固和延续(前221—220年)
第一章 统一帝国的建立和延续
第一节“二世而亡”的秦朝
第二节从群雄逐鹿到西汉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节国力恢复、极盛和中兴
第四节王莽代汉与改制的失败
第五节东汉的建立
第六节东汉的兴衰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多民族统一帝国的形成
第一节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第二节主要制度
第三节疆域的扩大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第四节秦汉帝国与世界
第三章 以华夏为中心的社会物质文明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口
第三节农牧业和水利
第四节手工业和商业
第五节区域特点
第六节社会阶层
第七节社会生活和风尚
第八节科学技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何以中国 (摘自《何以中国》前言) 1963年8月,陕西省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东北郊贾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后被命名为“何尊”。1975年,考古学家发现在何尊底部铸有一篇122字的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一句。何尊铸造于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后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  

评分

《何以中国:葛剑雄文集第8卷》系葛剑雄教授自2016年以来所发表文章的合集,并收录了其编著的历史课程教材中关于秦汉时代的内容。 书中主要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 秦汉两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多民族统一帝国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与文化自信、民族认同的...  

评分

地理历史不分家,从地理视角看历史的变化,文明的发展,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发现,地理气候生态这个大环境影响着我们文明的萌生和发展,跟着葛剑雄老师这本厚重的专业论文集一起深入到广袤的山川大地中去,透过地理气候等生态变迁,看文明的演变,分析历史的进展,不亦乐乎。 葛剑...  

评分

葛剑雄老师是历史地理学专家,这本《何以中国》是葛剑雄文集的第8卷,内容涵盖了2015年至今葛老师在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章。 我以前对历史地理学了解较少,这本书打开了我的新视界。原来中国社会几千年发展至今,竟受地理因素影响如此之大。 比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  

评分

人,总是对自我充满了好奇,在不断的追寻中,逐渐认识了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在葛建雄教授的《何以中国》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通过葛教授严谨的语言,正确了解那些久远的历史、理解先人们的所作所为、敬佩他们的开拓与发展,也接受他们的平庸与过错! 《何以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何以中国》,仿佛跟着葛剑雄老师穿越千年,重新认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来处与归途。视角亲切,讲述动人,历史原来可以这么有温度。

评分

文章饱含着深厚的史学积淀,带着读者看甲骨青铜,游黄河长江,走丝绸之路,仿佛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从历史阅读中国文化。 我喜欢旅行,已经去过22个省份。读这本书时,仿佛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再次踏上寻根之旅。

评分

环境与地理的影响一直都是影响华夏文明变迁的早期主要因素,而两条母亲河的孕育亦是功不可没。从先秦百家争鸣到战乱后的数次南渡,北方文明渐进南方的过程也在改变成文化的格局与区域的兴盛。人口史大家的葛剑雄先生,对于何以华夏何以中国自有独到的视野与见解。历史的辉煌从未远去。

评分

三千年前刻下的“宅兹中国”,原来早就预言了我们的文化基因——不是血统论,而是文明认同,莫名眼眶一热。

评分

葛剑雄教授很喜欢水,长江、黄河、京杭大运河……他的笔触也如流水一样,娓娓道来,他所展现的不是一个个历史中被固定了的画面,而是在历史的内在逻辑之中流动的文明之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