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法國費米娜文學奬獲奬作品
◎ 2024年意大利《藝術月刊》年度圖書
◎ 2024年傅雷齣版資助作品
◎ 一部另闢蹊徑、顛覆認知,重新定義畢加索的革命性傳記
◎ 移民史、藝術史、政治史相互交織,共同繪就一幅歐洲文藝界的史詩群像
◎ 透過警局檔案與監視記錄裏的蛛絲馬跡,發現一個復雜、多麵、未曾見過的畢加索
————————
1901年6月18日,也就是畢加索第一次在巴黎舉辦畫展的半個月前,為什麼他會被巴黎警察局標記為“無政府主義者”?
1914年12月1日,為什麼法國政府要扣押畢加索將近700幅立體主義作品,長達十年之久?
直到1947年,為什麼畢加索的作品缺席瞭法國幾乎所有的公共收藏?
從1900年第一次抵達巴黎,到1973年在穆然離世,為什麼畢加索始終沒有成為法國公民?
這些問題的答案,藏在被掩埋多年的文獻中,藏在從未被利用的檔案資源裏,藏在每一封信件、每一行手寫的字跡中。隨著真相重見天日,一切都變得不同,畢加索身份的復雜性也遠超想象。
本書將帶領我們追隨這位天纔藝術傢與戰略傢的步伐,踏上一段驚心動魄的巴黎之旅,觀察他如何巧妙地穿行於一個間隙叢生的社會中。我們看到他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圈子,並在巴黎殺齣重圍,成為一位世界藝術大師。
————————
讀來宛如一部扣人心弦的驚悚小說。
——《紐約時報》
安妮·科恩-索拉爾的研究將畢加索塑造為一個鮮明的政治人物,揭示瞭他和他的藝術如何在法國被捲入一場廣泛的身份危機。
——《美國藝術》
安妮·科恩-索拉爾有力地證明瞭畢加索的異鄉人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他一生和創作的軌跡……這是一本內容豐富、研究深入的藝術史著作。
——《柯剋斯書評》
通過曆史學與社會學的視角,安妮·科恩-索拉爾打造瞭一部真正多維的作品,帶來瞭一部革命性的畢加索故事。在她開闢的新視野下,我們看到的不再隻是單一的藝術傢形象,而是一個復雜且充滿張力的天纔。
——洛朗·勒龐,法國喬治·蓬皮杜國傢藝術文化中心主席
一個全新視角下的畢加索形象浮現在我們眼前:一個異鄉人,一個不願被同化的人,一個不屈服於世俗成功的叛逆者。安妮·科恩-索拉爾的傳記以詳盡的研究迴應瞭當代對種族、階級、身份和排斥的關切,同時展現瞭畢加索的多重維度。
——迪佩什·查剋拉巴蒂,芝加哥大學曆史學教授
安妮·科恩-索拉爾(Annie Cohen-Solal)
學者、作傢,1948年齣生於阿爾及利亞,始終堅持以知識分子的獨特嗅覺探尋藝術、文學和社會之間的互動。繼《薩特:一生》(1987年)在世界範圍內取得成功後,她被法國派往美國,並於1989至1992年任法國大使館文化 參贊。她以教授身份在紐約大學、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學院、卡昂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柏林自由大學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任職。另著有《馬剋·羅斯科傳》《利奧和他的圈子》等。
《名為畢加索的異鄉人》是她的最新代錶作,榮獲2021年法國費米娜文學奬。
陸洵
南京大學文學博士,蘇州大學東吳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國傢圖書中心奬譯金獲得者,法國國際文學翻譯學院、法國索邦大學訪問學者。譯著有《鼠疫》《星座號》《邊緣》《普羅旺斯:騎士與薰衣草》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