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扛鼎之作
既是一部思想史研究,也是一部思想论著
以“反思现代性”为问题,以“知识考古”为方法
从观念史与社会史互动的双重视野中
追索现代中国认同的思想脉络与形成机制
提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一种“反现代性的现代性”
--
汪晖代表作,也是21世纪中国思想领域的扛鼎之作,出版二十年来在国内国际人文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迄今已有英文、韩文(全译本),及日文、意大利文等多语种译本。
作者以“现代中国的形成”为核心关切,以“知识考古”为方法,从观念史与社会史互动的双重视野中,追索现代中国认同的思想脉络与形成机制。全书两卷四部,每部分别以“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公理与反公理”和“科学话语共同体”等为论题,试图追问:宋明时代儒学的天理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历史动力是什么?清代帝国建设与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晚清思想对于现代性的复杂态度能够提供给我们哪些思想的资源?现代中国的知识体制是如何构筑起来的?现代公理世界观与天理世界观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的是关于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现代”,以及中国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历史理解。
汪晖,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理论等。
前些日子,每天都有不少网友以严厉的口气,命令我去“好好读读”汪晖先生的“皇皇巨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靳大成先生也在4月7日的《中华读书报》上著文说:“王彬彬先生如果有兴趣,可以把汪晖成熟后的著作找来读读(这些书在书店里很好找),回应一下汪晖近十年来提出...
评分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这是原作The Future of the Past: On Wang Hui's Rise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发表于New Left Review第62期,2010年3-4月号)的中文译稿。 自90年代以来,汪晖一直是一位在中国知识界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的学者。他于1997年发表《当代...
评分坦率地讲,只要你确实认真细致地通读了汪晖先生堪称巨著的《中国现代思想的兴起》,你就不能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其学术贡献极其重要。黄宗智先生《探寻中国的现代:评汪晖<中国现代思想的兴起>》一文所作的总结性判断,笔者颇以为然:“在对作为整体的西方现代主义的根本性...
评分撸完第一本,前面大半晦涩难解,引以为鉴,后面渐有滋味。但是史观有很大问题,一是从后往前叙说,从宋明儒见汉魏儒,这已是辉格解释的框架。二是对清初学术的理解,是基于“欧洲人文主义反封建,清初很像,所以牛逼”的不当类比,类比两方都存疑。 看完汪晖老师搜集的史料,对...
评分长期以来,如何理解中国,解释中国是困扰西方中国研究界的一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史观到现代化理论,都曾经作出努力而又都显出其局限。的确,这个最悠远的文明为何在近代屡屡受挫,而又为何在当今独领风骚,它与西方的关系究竟如何,能否用西方的发展轨迹和学术范式(paradigm)...
就文化的学术范畴而论,是衰败,没有兴起可言
评分就文化的学术范畴而论,是衰败,没有兴起可言
评分就文化的学术范畴而论,是衰败,没有兴起可言
评分就文化的学术范畴而论,是衰败,没有兴起可言
评分就文化的学术范畴而论,是衰败,没有兴起可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