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树又见林

见树又见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 艾伦·G.约翰逊
出品人:明室Lucida
页数:264
译者:左安浦
出版时间:2024-12
价格:6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7728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社会
  • 历史
  • 认知
  • 思维
  • 观察
  • 反思
  • 常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特权从何而来?压迫何以能被正当化?不平等为何根深蒂固

????或许答案不在树木,而在森林

《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

写给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

????透视社会生活的运作机制,洞察社会问题的系统根源

????从“错在社 会”到社会参与,以最微小的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

艾伦·G.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是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

【编辑推荐】

1、美国实践派社会学家、《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浓缩作者数十年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工作经验,为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所写的社会学入门书。在其出版的二十多年间,《见树又见林》经过两次修订,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又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导论。

2、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一方面做到了结构清晰、叙述生动,从社会生活内在的问题入手,以作者自身与他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几乎不要求任何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集中讨论特权、压迫、不平等问题,强调社会学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生活现状的批判意义与实践价值,赋予读者超出个人视角,从社会系统层面洞察问题根源的社会学意识。

3.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第三版译出,译文准确流畅,较先前的版本增加新的第七章与大量新材料,补充关于殖民主义与环境问题的新内容。书后附有社会学术语表,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与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书前新增由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凌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分享自己在进入社会学的过程中与本书相关的点滴经历与触动。

————

【名家推荐】

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

——唐凌(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作者简介

艾伦·G. 约翰逊 Allan G. Johnson

美国社会学家、作家、演说家,先后执教于卫斯理大学和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并在企业内担任多样性培训师。主要从事对社会特权和压迫问题(特别是性别与种族方面)的批判性研究,致力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性质。主要著作有《见树又见林》《性别打结》《特权、权力与差异》,编有《布莱克韦尔社会学辞典》。

【译者简介】

左安浦,自由译者、书评人,致力于普及常识和新知,热爱关于书的一切。

目录信息

引言 生活、实践与承诺 001
实践什么? 003
第一章 森林、树木和一件事 007
一件事 013
个人主义模型失效了 021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026
个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030
更复杂,也更有趣 033
进入实践 036
第二章 文化:符号、观念和生活的材料 038
建构现实 040
信念:“一旦相信,就会看见”
价值观、选择和冲突 050
规范、道德和越轨 056
态度:文化即感觉 065
物质文化与生活的材料 070
我们的盒子,最好的盒子,唯一的盒子 078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结构 082
我们和它:身份和角色 085
个人的和结构的 091
结构即关系 098
结构即分配:谁获得什么 101
系统和系统:家庭和经济 103
结构—文化联系 109
系统之内的系统 117
第四章 人口和人类生态学:人、空间和场所 120
人类生态学 122
生计模式 129
出生、死亡、迁移:人口与社会生活 132
人口与大局 137
第五章 我们、它和社会互动 141
自我:参与的我 141
系统中的自我 150
让系统得以发生 157
日常生活中的大结构 160
第六章 事情不是你所见 166
“我爱你” 167
人们为什么不投票? 173
贫困为什么会存在?把“社会”放回社会问题中 178
使男性暴力隐形 187
第七章 作为世界观的社会学: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195
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198
世界观很难改变 208
结 语 我们到底是谁? 212
术语表 218
索引 22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新版对旧版的译本质量改进了很多,事例更新得更加贴切当下语境,有些论证略有扩充,新增的白人特权从哪里来这一章更是回溯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再由个人展开到整体,着重强调了主流世界观如何强化了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固定角度的认知,从而让特权和伤害即使是在被压迫者的眼里都...  

评分

本书的主旨是社会学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值得实践。我原以为我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作为文科生,在我们的文化中,在这么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熏陶下,“社会学”应该是很熟悉的概念。读完之后我发现,之前对社会学真是一知半解。比如,我之前会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  

评分

作者反复强调社会生活包括人的参与+社会体系的性质, 批判个人主义式的思考或纯粹埋怨社会 人们始终与比自身更大的结构联系着,社会体系为人铺陈了阻力最小的路 若要解决社会问题,一开始就得把问题的社会面看清楚 实践社会学,要厘清我们每日参与社会生活所能做的选择 / 如果...  

评分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但如同生命不仅仅是细胞的集合一样,社会不仅仅是人的集合。 这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本书探讨的话题。 我给他起了个名字 - 社会的灵魂。 社会是有灵魂的,灵魂通过人和人的相互活动而形成,却又能超越每个人的生命而存在, 甚至反过来影响每个人的行动、思...  

评分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个出厂设置,你生在了哪里,家庭怎样,基因怎样,这些是你的起点。 你要存活下来,那么就需要去选择一条存活下来的路,你最终选择的这条路,就是你的「最小阻力路径」。 你的观念、态度、价值和规范形成了你的社会角色,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会走出特定的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系统,我们身处的系统也在参与比它更大的系统。

评分

太基础但太温柔了!真的就是贴着生活的皮肤和毛发,来向所有人耐心解释:何谓社会学,它离我们有多近,而我们又在何种程度上深深需要它。本书也非常值得作为高三学生选专业之前的必读书,如果同学们对这本书的任何一章深深着迷,欢迎报考社会学!另外本书中文版序言作者唐凌实在厉害,这样一篇感性充沛,理性决绝的文章,真的让人连读三遍,次次惊艳!

评分

恭喜再版,内容比记忆里的好像更丰富了。2017年,我在邯郸市图书馆里看到上一个版本,饶有兴趣地读了下来,被其中关于美国民主和最小阻力路径的论述深深吸引。我那时的女友告诉我她看到我读这本书就知道我决定学社会学。但当时我根本对社会学专业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评分

在讲道理,但道理没有让我耳目一新的。内容本身是有益的,适合大众。

评分

“社会学既可以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看到自己,也可以提供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无论是现在的世界还是未来的世界。”坚持用社会学这种所谓的“没有用的东西”召唤出内心的“固执的盎司”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