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學術史多為思想史、發展史或者編年史。當我們藉助“發展”和“進步”的眼光來迴望一個學科的學術曆程時,我們已經做瞭許多常規預設,比如:學術發展是在傳統繼承基礎上的學術創新,學術發展是沿著一條從低往高、後齣轉精的道路不斷前進的,學者的學術影響力與他的學術貢獻大緻成正比,等等。在這些預設之下,成王敗寇,能夠進入學術史大門的永遠隻是極少數知名學者,而絕大多數普通學者都被排斥在瞭學術史的大門之外。可是,隻要我們換一種眼光,參照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思想方式,把學術研究看作一種特殊的行業類彆,就會發現,作為“學術工匠”的普通學者,他們的行業習俗以及他們所處的學術生態,一樣應該得到我們的討論。
在學術行業,一樣有祖師崇拜、學術趕集、資輩親疏、派係與行規、控製與反抗、順從與革命,有主流與邊緣的分野、師承與圈子的壁壘、尊老與維親的傳統,還有自賣自誇的學術營銷、連橫閤縱的操縱方略。有些看似國民性的學界弊端,其實是國際性的科學社會學難題;有些貌似公平的行業規則,其實嚴重束縛著學術發展。常規研究和科學革命,既是學術發展不可或缺的行進雙軌,也是無需藍圖規劃的自然曆程。本書就是這樣一部關注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工作者,供普通學術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學術工作者參考的“社會生態誌”。
施愛東
1968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嚮為故事學、謠言學、科學哲學。著有《中國龍的發明:近現代中國形象的域外變遷》《故事法則》《故事機變》《故事的無稽法則》《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中國現代民俗學檢討》《金庸江湖手冊》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八卦閤集,不看也罷。當然,施愛東正經寫文章的時候,寫的也是水文,《故事法則》係列都是這樣,沒有新的故事、新的故事類型,沒解決的具體的問題,比如青蚨的得名緣由,度朔君的得名緣由,隻有概念化,也就是加理論,搞包裝。
评分哈哈哈哈,凡夫隻能個案吐槽目前人文領域的諸多怪像,大佬早已係統考察如今學術江湖的明暗規則。最好玩的是,施公所舉的事例,多是他的同行師友,不知道這些大佬看到會不會破防。????貧喵略微眯眼,發現他重點言及的民俗學界同輩大佬,有呂微、陳泳超、劉宗迪……大概有頭有臉的一派之尊都被點名瞭~????期待施公日後研究一下“學術妲己”“學術嫪毐”“學術趙高”????
评分雖然有不少槽,但整體而言,罵娘的部分並不多,倒是涉及瞭不少學術工作中的“術”,從手藝到手腕,無不傾囊。非常適閤有誌於學科建設的青年弄潮兒。
评分前半部分以破為主,批判瞭行業的一些規則和潛規則,確實過癮。後半部分破而有立,整體語調就顯得平和很多。其實正如最後一章所說,這本書不是想要以卵擊石,隻是想要揭示現代學術作為一個行業的運行機製,但最終的歸結點,仍然落腳在“進入學術共同體”,“給青年學者以機會”,“樹立問題意識”上,不知道應該說是勸百諷一,還是諷百勸一。這本書說的很多關於民俗學、民間文學的學科現狀,比如弱勢、理論自卑、極其強調學科邊界、“當民俗學什麼都是就什麼都不是”,換成文獻學完全成立。
评分前半部分以破為主,批判瞭行業的一些規則和潛規則,確實過癮。後半部分破而有立,整體語調就顯得平和很多。其實正如最後一章所說,這本書不是想要以卵擊石,隻是想要揭示現代學術作為一個行業的運行機製,但最終的歸結點,仍然落腳在“進入學術共同體”,“給青年學者以機會”,“樹立問題意識”上,不知道應該說是勸百諷一,還是諷百勸一。這本書說的很多關於民俗學、民間文學的學科現狀,比如弱勢、理論自卑、極其強調學科邊界、“當民俗學什麼都是就什麼都不是”,換成文獻學完全成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