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当我们借助“发展”和“进步”的眼光来回望一个学科的学术历程时,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常规预设,比如:学术发展是在传统继承基础上的学术创新,学术发展是沿着一条从低往高、后出转精的道路不断前进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与他的学术贡献大致成正比,等等。在这些预设之下,成王败寇,能够进入学术史大门的永远只是极少数知名学者,而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了学术史的大门之外。可是,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参照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思想方式,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的行业习俗以及他们所处的学术生态,一样应该得到我们的讨论。
在学术行业,一样有祖师崇拜、学术赶集、资辈亲疏、派系与行规、控制与反抗、顺从与革命,有主流与边缘的分野、师承与圈子的壁垒、尊老与维亲的传统,还有自卖自夸的学术营销、连横合纵的操纵方略。有些看似国民性的学界弊端,其实是国际性的科学社会学难题;有些貌似公平的行业规则,其实严重束缚着学术发展。常规研究和科学革命,既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行进双轨,也是无需蓝图规划的自然历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注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者,供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术工作者参考的“社会生态志”。
施爱东
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科学哲学。著有《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故事法则》《故事机变》《故事的无稽法则》《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金庸江湖手册》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一章是《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一书第一章的答案增订版,后面部分是以中国民俗学术界为研究对象的民俗学田野调查报告,十分敢说。
评分快速扫过,挺好看也挺好玩的!怎么说呢,有些人有些事,作者能吐槽、批判,主要还是因为其在这个“共同体”内,并如评论中说的“受益颇丰”吧。(狗头保命)
评分“在北京这鬼地方,只要答应出来吃餐饭,一整天就没有了。”
评分“在北京这鬼地方,只要答应出来吃餐饭,一整天就没有了。”
评分一本书给我演示明白啥叫“逆练”……确实是有志学术社交者该读的书,其实倒没有多么耸人听闻的八卦,良性团体的非正式互动极其重要。代后记很喜欢,在基本相同时间开始使用微博进行人类多样性观察,突然理解了自己对故事学的强烈兴趣之源,按需码了兴趣书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