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LOGO、广告和赞助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无孔不入……在当下的中国,品牌和广告无所不在,存在于各种公共空间里,无论是电视、报纸、户外、电梯、大堂还是洗手间你都能看见企业广告。
《NO LOGO》一书,让读者大众看到这些打造品牌的跨国企业背后,出现了什么样引人讨伐的勾当。本书主要探讨全球化的黑暗面、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将品牌不断地深入消费者的私领域、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剥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图自身利润。此书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对此现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风潮将如何反扑。反对LOGO就是向NIKE这样的跨国大公司争取工资、争取工作、争取公共空间。
这本书促生了一个新族群,NONO族,即远离和唾弃名牌,不靠名牌来显示社会地位,他们提倡简约,崇尚自然,回归纯真的“新节俭主义”生活。
娜欧米·克莱恩(Naomi Klein),1970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记者、畅销书作家、社会活动家、反全球化分子、电影制片人,以其对全球化的批判闻名于世。昔日是迷恋名牌的美少女,今日成为反思品牌文明最深刻、最重要的文化观察者。走访跨国企业在欧美、亚洲、非洲各地的作为,写成《NO LOGO》一书,引起全球广泛回响。
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士”,《纽约时报》亦成她“隐然是北美左派运动的代表”。在大卫·赫尔曼的《全球公共知识分子排行榜》中,克莱恩排行第11位,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2007年所著《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对新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发起最有力的挑战,2009年赢得了首届华威奖,再次赢得巨大的声誉。
关于大品牌的建立,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大家早就心知肚明了。我没看过英文版的,只是这中文版看起来非常深奥和乏味,很多句子要反复斟酌才能明白。这可能是大部分翻译作品的通病。
评分对于现代人来说,LOGO意味着品牌,品牌意味着高档的生活。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充满着类似LV、NIKE、Starbucks,麦当劳、Shell,等等时,他的生活离不开品牌了,已经深陷品牌的泥沼了。那么NO LOGO, 无品牌,就是反对品牌了。为什么要反对品牌呢? 我最近一直在书柜中淘那些购买...
评分昨天看了经济学人中文版的一篇报道,中国核武测试夺取19万人生命,一时间眼泪想要掉下来。之前只看过那些美丽的影像:年轻的生命相互拥抱雀跃,背后是浩瀚沙漠上空腾起的巨大的蘑菇云。那蘑菇云像是被净化了,与广岛上空腾起的不同,没有伤害,只有自豪与自尊。现在我知道了,4...
评分logo只和推广方式有关 不见得无logo代表 MUJI 就不存在书中所讲的那些类似于马哲毛概中批驳的东西 品牌的建立都是有点所谓勾当 所谓欺哄骗诈 那人人都能够建立国际品牌了 一个很简单的东西 你的名字 就是你的logo 我买你的书 你的手就伸进我口袋掏钱了 不知道这么没逻辑的一大...
评分随便翻开一本时尚杂志,如《时尚先生》2009年5月号,有一组韩寒在北京郊外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用作了这一期的封面。这些照片很怀旧很艺术很唯美,但是我们在图片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却可以清晰地看见“D&G白色针织袖口夹克”“Lee水洗仿旧牛仔裤”“Y-3黑色高帮球鞋”“Loewe摩托头...
广告人必读。
评分哗众取宠的左派无知少女写,空有廉价的同情心,缺乏足够深度的思辨和论证;上来堆砌材料试图证明品牌和产品分离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第三部分更是直接上阵为工会、最低工资张目,唉
评分大量的例证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实在是有趣的阅读体验。又及:吸引之处在讲述和分析,而不在批判。
评分很有名的一本反全球化的书籍,名气大于内容。
评分品牌扩张煽动了消费主义攻陷了公共空间,企业并购排除了垄断以外的选择,全球化制造了流动的劳工和血汗工厂,偏左的作者眼中到处是巨利和道德的博弈。原来是该反向学品牌的运作,可我是不合时宜的广告人,扣一星自然是因为有破无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