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多秀士

南国多秀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黄庭硕
出品人:
页数:524
译者:
出版时间:2024-2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7322871
丛书系列:时刻人文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地方志
  • 人物传记
  • 科举
  • 社会风俗
  • 岭南文化
  • 族谱
  • 家族史
  • 历史文献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南方士人在北宋中期的崛起,乃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现象。它标志着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完成,亦确立起东南区域在近世中国的主导地位。然而,此重大现象的形成背景,迄今仍缺乏全面且系统的梳理。本书尝试填补这段研究上的空白,并以为,受惠于唐宋之际江淮一带相对安稳的环境,以及诸南方自立政权的统治需求,东南士人的文化积累不仅没有随着李唐覆亡而止,反倒得以稳定积累,直至宋初。正是倚靠这股雄厚的文化基底,东南士子终能突破北宋统治者“重北轻南”的用人方针,大举通过科举入仕,从而扭转宋代统治集团的构成。

-------------------------

★山川之气,蜿蜒磅礴,真能为国产英俊

钱穆《国史大纲》:在野学校之提倡、在朝风节之振励、文章之盛、朋党之起,皆由南士。

本书力图填补南方士人在北宋中期崛起的历史背景上的研究空白。

★重返大厦将倾的唐末,看东南士人如何在举场崛起

采用近于“群体传记学”(prosopography)样貌的研究,构造东南士人的群像图,由唐末循序而下,探寻东南士人在唐末、杨吴与南唐这100年间的处境与发展。

★了解传统中国在政治和文化格局上的重大变迁

东南士人在北宋政坛的崛起,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特殊的意涵。此项转变意味着:传统中国总算挥别历时数百年的政治阶层化与贵族化时代,转向一个流动性较高的社会。

作者简介

黄庭硕,台湾大学历史暨中文双学士、历史所硕士及博士,现为辅仁大学项目助理教授。研究领域集中在唐宋时期,对汉传佛教、士人文化、东亚交流诸课题怀有高度兴趣。

目录信息

自序
绪论 宋初文物江南来:唐宋之际东南士人的文化遗产
一、缘起:南方士人的崛起
二、历史背景: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三、考察对象: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
四、探索途径:政治与士人的双向互动
五、研究回顾:东南士人崛起的两条脉络
六、论旨与架构
第一章 唐末东南士人的举业与仕宦
一、唐末举场中的东南士人
二、唐末东南士人的仕途发展
三、唐末东南士人的中央观感与认同
小结
第二章 唐末江淮独立潮与东南士人新处境
一、唐末东南士人与在地政权
二、杨吴前期的政治与士人
三、杨吴前期士人的政治意向与实践
小结
第三章 吴唐之际的文治转向与士人
一、文治转向的发端:徐温秉政时期(909—919)
二、杨吴立国与“文治政策”的确立(919—936)
三、深化“文治”:南唐先主时期(937—943)
四、吴唐之际的士人发展与政治实践
小结
第四章 南唐二主时期的“文官政治”与士人发展
一、“文官政治”的高峰:中主时期(943—961)
二、“文官政治”的调整:后主时期(961—975)
三、南唐二主时期的士人发展与政治实践
小结
结 语 / 从沉抑到奋起——唐宋之际东南士人的发展与意义
沉抑:唐末的东南士人
发迹:杨吴政权下的东南士人
奋起:南唐政权下的东南士人
唐宋之际东南士人发展的历史意义
征引书目
一、传统史料
二、近人著作
三、工具书
四、资料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评分

4-5星之间,修改自作者2013年硕士论文《唐宋之际的东南士人与政治——以杨吴、南唐为中心》,很优秀很规整的硕士论文,好读无障碍,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学生气息。本书关注的是唐末、杨吴、南唐政权与东南士人,“外缘政治影响”与“内在文化趋力”两条途径很清晰,即政权和环境加诸东南士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南士人自身的文化发展。书中呈现了大量东南士人案例,正如作者所说是一种近于“群体传记学”样貌的研究,用细密的实证研究建构更为具体的图像。不过也因此,有些地方显得有点冗余。写五代十国的书不多,本书可以补充一些空缺,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