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罗(1901-1976),法国作家,政治家,曾任法国文化部长。代表作有《人的境遇》、《希望》、《王家大道》、《征服者》。他对中国情有独钟,多部作品都是以中国革命为背景和题材,他曾作为戴高乐将军的使者访华,为促进法中文化交流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 评分在法国知识分子之中,塑造现代中国形象的无疑是马尔罗。是马尔罗在他的小说《征服者》(1928)和《人的状况》(1932)描绘了1925年的广州革命形势和1927年的上海工人起义。革命中国的形象是由马尔罗创立的。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人的状况》中抱着炸弹朝蒋介石乘坐的美国轿...
评分马尔罗这本书以1927年3月21日工人运动到412的大清洗为背景,写了一群肤色、国籍、年龄各异的人,在变动来临之时的选择。一方面,作品获了龚古尔文学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中国读者大多对故事中作为背景出现的上海感到不舒适,认为作者是一个局外人,在整个事...
这本书是马尔罗写的,他口若悬河,从不愿提及自己的身世和过往。他在那个年代来过几次远东,来过中国,但每次他逗留的时间并不长。所以通过这部作品来了解当时的历史是不够正确的,首先马尔罗有过度渲染,再加之文学创作总存在不少的想象与虚构。但是马尔罗也是值得佩服的人,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口才,搞定了好多大事。
评分马尔罗比较成熟的作品。教授博士论文写的马尔罗,可他却从未来过上海。得邀请他来法租界看看~
评分法版要比中译本好不少 但过多大段描摹不太是我私心偏爱的文学风格
评分三星半吧 写的真心一般 最扣人心弦的竟然是开头Tchen对着死尸纠结 而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也就是Tchen。评论说得对 没有半点中国的味道。有对人世很灰暗的看法。好奇一下常凯申真的干过把地下党丢进大锅煮的事情?真的不是和纣王客串了…? 其实也许更加聚焦于Tchen而不是故事线 小说会更好些
评分法版要比中译本好不少 但过多大段描摹不太是我私心偏爱的文学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