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为家

四海为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印度] 阿马蒂亚·森
出品人:
页数:672
译者:刘建
出版时间:2024-7
价格:1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318745
丛书系列:阿马蒂亚·森文丛
图书标签:
  • 传记
  • 经济学
  • 旅行
  • 游记
  • 文化
  • 生活
  • 成长
  • 随笔
  • 散文
  • 海外
  • 见闻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家”在何处?

对阿马蒂亚·森而言,家曾经出现在许多地方。在现代孟加拉国的达卡和圣蒂尼克坦的小大学城,他曾分别由父母与外祖父母戮力同心抚养。加尔各答是他最初学习经济学的地方,而且他还在那里积极参加了多场学生运动。19岁时,森来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因而这里也成了他的家。

森在书中忆及这些地方中的每一处时,都巧妙地再现了“家”的氛围。他对来往于达卡与父母祖居间的那些河上旅行记忆犹新,他对孟加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的探究令人叫绝。1943年,他亲睹了孟加拉饥荒的灾难性演进,翌年又目击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紧张关系的恶化。在印度独立前的数年间,他的一些家人因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身陷囹圄。

就读于泰戈尔在圣蒂尼克坦创办的给予心智充分自由的学校,以及在加尔各答学院街咖啡馆里的那些令人兴奋的交谈,都对森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剑桥,他与当时许多一流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关系密切,而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皮耶罗·斯拉法则尤其过从甚密。皮耶罗·斯拉法不仅与维特根斯坦有直接联系,而且与安东尼奥·葛兰西以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意大利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森在旅居欧洲和美国多年之后,于1963年返回印度,本书内容也就截止于此时。

《四海为家》揭示了森的个人阅历是如何影响他对经济学、哲学、身份、社群、饥荒、性别不平等、社会选择及公众生活中的议事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理念的形成的。他掷地有声地表达了学习给人的愉悦和友谊的重要性。他在书中援引了历史上的以及他所处时代的一些伟大思想家的言论,包括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十六世纪的阿克巴,以及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莫里斯·多布、肯尼思·阿罗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尤为可贵的是,森强调了尽可能扩大我们的视野、心怀跨越时空界限的人类同情与人类理解以及在世界各地都能有归家之感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1933年生于印度,现在仍然保留印度国籍。1953年森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赴剑桥大学就读,1959年取得博士学位。森曾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现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

森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五个领域内,分别是:社会选择理论、个人自由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福利和贫困指数衡量、饥荒问题与权利分配不均的关系以及道德哲学问题。

森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遗产。他深切关注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人们,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穷人的经济学家”。森的思想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认为,“在社会选择、福利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广泛的分配伦理学以及与这些领域相关的测量问题上。森是一位无可怀疑的大师。”

目录信息

第一编
第一章 达卡与曼德勒 3
第二章 孟加拉的河流 20
第三章 没有围墙的学校 41
第四章 外祖父母的陪伴 71
第五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世界 102
第六章 往日重现 121
第二编
第七章 最后的饥荒 147
第八章 孟加拉与孟加拉国理念 158
第九章 抵抗与分裂 181
第十章 英国与印度 203
第三编
第十一章 加尔各答的风雅 225
第十二章 学院街 249
第十三章 如何理解马克思? 271
第十四章 一场早期的战斗 291
第十五章 前往英格兰 312
第四编
第十六章 三一学院之门 333
第十七章 朋友与圈 345
第十八章 什么经济学? 368
第十九章 欧洲知何处? 385
第二十章 交谈与政治 403
第二十一章 在剑桥与加尔各答之间 427
第二十二章 多布、斯拉法与罗伯逊 448
第二十三章 邂逅相逢于美国 468
第二十四章 剑桥再回首 482
第五编
第二十五章 劝说与合作 503
第二十六章 近与远 51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先讲一则有关“体罚”教育的小故事。 阿马蒂亚•森的外祖父被偶然安排给六岁儿童上课,一个难以管教的小男孩,一再把凉鞋脱下来放在讲台上。外祖父对他晓之以理仍未能劝阻恶作剧,不禁感叹:如果这个孩子继续这样做,他就该挨一巴掌了。这个孩子机敏地回答说:“爷爷呀,师尊...  

评分

家在何处?四海为家 对于漂泊异乡的人来说,经常会低声地问自己。当看到阿马蒂亚·森《四海为家》这本书非常的有冲动想去寻找答案,想去了解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历颇丰的长者的生活经历,了解他对于家的答案。在书中森强调了尽可能扩大我们的视野、心怀跨越时空界限的人...  

评分

评分

《四海为家》从森的童年时光至青年海外求学等人生经历揭示了他个人阅历是如何影响他对经济学、哲学、社会学、饥荒、性别不平等、社会选择及公众生活中的议事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理念的形成的,后续更是为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做出重大理论贡献。作者的文字极具魅力,他用最简洁的语言...  

评分

这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自传,虽然被反复定义为,“并非生活回忆录,而是一部非同一般的学术回忆录。”但就我个人阅读体验而言,还是觉得非常有趣。 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他的成功基本无可复制,姥爷是泰戈尔创办大学里的二把手,曾陪同泰戈尔访问中国的沈谟汉,...  

用户评价

评分

他真的是人杰,仰慕膜拜!这还是他的学术成长史,他的眼界他的经历他的学识都让人羡慕。

评分

四海为家——阿马蒂亚·森回忆录 作者:阿马蒂亚·森 这部巨著相当于森的学术自传,从多个方面再现了他不断求学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青少年时代。《四海为家》并不是一部生活回忆录,而是一部学术成长史,追溯作者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思想发展、治学经历以及在学术界脱颖而出。森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人,而是一个善于处理学业与生活、工作与健康关系之人。全书涉及的人物多达六百余个,除亲人和历史人物外,主要是在求学和治学的道路上遇到的诸多良师益友,涉及经济学学术思想史上的几乎所有重要人物及流派。

评分

太好看了

评分

森对人类做出伟大贡献之一:发现基本所有饥荒并非因为干旱、洪水等自然因素引起,而是人为的分配造成的,有些人被分配为活下来,有些人被分配去了死亡。

评分

整本书森先生用平实、轻松又风趣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作为全球知识分子和世界公民的人生经历,行文中我们始终可以感受到森先生的开放又富有同理心的心态,在多地和多个文化圈成长的经历也是塑造他这种世界公民心态的重要因素,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我最喜欢第四编中森先生在三一学院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阶段中森先生结交的剑桥学者独立开放的学术态度与学术思想,给了他探索经济理论的环境和养分,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在现在日益相互联系的世界越来越重要,但越来越稀缺,让人不禁唏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