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4-11-10
命令已经执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编辑推荐】
口述史的样板,和小说一样好看!
追踪屠杀史上的“罗生门”,看被修改的集体记忆与争夺记忆的众生相。
为了33个人,杀了335个人,
十命抵一命,荒谬绝伦,却真实发生。
二百多次采访,数千份资料,
一个多世纪的记忆争夺与真相还原,一举提升口述史地位的杰出作品。
1944年3月23日,在纳粹占领的罗马,游击队员袭击了德国警察,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不出24小时,德国人便展开报复,光天化日之下,在一个废弃采石场,杀害了335名囚犯。十命抵一命,这就是罗马的阿尔帖亭大屠杀。
⭐ 波尔泰利是口述史领域的福克纳,破解真相的福尔摩斯
从芜杂中理出头绪,层层剥开,作者波尔泰利是口述历史领域的福克纳,是破解历史真相的福尔摩斯!
意大利维亚雷焦国际文学奖获奖作品,一举提升口述史的独立地位,将口述历史从历史的继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 无奈?报复?屠杀史上的“罗生门”
纳粹警察说,因为没有游击队员自首,他们才下令杀害无辜之人。
民众竟相信,正是因为游击队员“不负责任”,才引来无辜民众被杀。
法庭查明说,没给自首的机会,没想搜查所谓的“罪犯”。
所有的纳粹大屠杀皆有定论,唯独发生在罗马的这次陷入了罗生门。
游击队员是英雄,还是“罪犯”?
纳粹是真无奈,还是真报复?
法庭已有定论,为何民众的记忆仍未改变?
⭐ 混淆时间线、捏造因果链、制造叙事闭环,记忆可被揉捏成“正确”的形状
在故事开始之前,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发生,
在故事结束之后,也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叙事的开端扰乱了秩序,而结局则恢复了秩序。
行动与反应、攻击与报复、罪与罚—
这种可怕的对称性将主导人们对事件的记忆。
仿佛从袭击到屠杀的一连串事件是一个自成一体、无可避免的循环。
一旦“命令已经执行”,秩序得到恢复,就再没什么可说的—
我们不妨将整个事情埋葬,正如纳粹把尸体埋在行将崩塌的山洞里,埋在成堆的黑土和垃圾之下,以掩盖气味。
⭐ 右翼上台,荒谬记忆被再次利用、巩固,深入血脉
事件的真相被流行的信念,以及充斥着无知与误传的叙事遮蔽,这些叙事把责任颠倒过来,并不指责德国人实施了大屠杀,反倒指责游击队员造成了大屠杀。
那些同教会和天主教界关系密切的媒体和消息源,将同政治右翼一道扮演主要角色,多年来不断固化这种印象,使其渗入公众想象的血脉,毒化人们对这一事件,以及对抵抗运动、对共和国的身份与起源的记忆。而这正是纳粹报复行动真正的、长期的成功之处。
⭐ 唯一发生在大都市的纳粹屠杀,阿尔帖亭就是罗马
阿尔帖亭洞窟大屠杀是唯一的“大都市”大屠杀,是唯一在大城市的空间里冷血实施的大规模处决。
受害者形形色色,目击者多种多样,呈现了大都市里的人生百态。
335人意味着335个家庭的三代人,既包括近亲,也包括远亲;每个受害者和每个幸存者都有朋友、同事、党和工会的同志、同学、教友和邻居。
阿尔帖亭洞窟的故事如同一连串的同心圆,可以不断外扩,直到辐及整座城市。
谈论阿尔帖亭洞窟及其记忆,就是在谈论罗马。
【内容简介】
《命令已经执行》是口述历史领域和“二战”历史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1944年3月23日,在纳粹占领罗马期间,地下抵抗团体“爱国行动组”在拉塞拉路发动炸弹袭击,造成三十三名德国人伤亡。不出二十四小时,德国人便展开报复,在阿尔帖亭路的一个废弃采石场,杀害了三百三十五名囚犯。十命抵一命的恶劣报复!
然而,民众的信念,加上大众报刊、媒体、教会和保守势力的操纵,催生了一种被广泛采信的叙事,即德国人本来要求游击队员自首,只是后者并未照做,他们才进行的报复。这种叙事反过来又滋生了大量针对相关游击队员以及整个反法西斯斗争的诋毁。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本书稿基于两百多个采访,通过涵盖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和记忆,来探讨这两个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的事件,作者抽丝剥茧,仿佛探案一般,把被各方层层叠叠出于各种目的所掩盖、修改乃至篡改的真相公之于众,并进而揭示了罗马的历史和身份、意大利民主制的矛盾和冲突,以及武装抵抗的伦理问题。
【各界推荐】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的工作,将口述历史从历史的继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主任 玛丽·马歇尔·克拉克
这是对个人经历、记忆和历史交汇的一次非凡而创新的探索。波尔泰利在让参与者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在历史创造的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问题。我们和他的研究对象一起思考,当亲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地点死去,当他们死亡的原因从记忆中消失成为历史,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戴维·西伦
一部令人不忍释手的书。波尔泰利的作品值得重视,它不仅聚焦了意大利抵抗运动的一个重要时刻,更反映了罗马工人阶级的历史。
——《现代意大利研究杂志》
既有一针见血的分析,又有触及灵魂的沉思,既透着激情,亦不乏诗意,从事实和记忆层面,探索和记录了一个对意大利、“二战”历史以及战后世界都至关重要的事件。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历史学教授 迈克尔·弗里施
这部作品的惊人之处在于,以一种微妙的敬重,将那些记忆仍然是深刻的个人伤痕的人与那些事件仅仅是历史的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只有波尔泰利才能编织出如此有质感的叙事。
——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前主任罗纳德·J.格雷尔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 (Alessandro Portelli)
意大利口述历史学家,罗马大学英美文学教授,2002—2008年担任罗马市长历史记忆顾问,2015年荣获丹·大卫奖。除了已成经典的《命令已经执行》,还著有《他们在哈伦县说》等。
“每一次沉默,都是记忆的精致花边上的一道不可修复的裂缝。” 这本书就是修补这些裂缝的丝密细线,是普通人的微小叙述汇聚成的巨大音量。在每一个名字的背后,在每一段叙述中,看见压垮个人的伤恸,铭记不可遗忘的集体之恶。
评分“每一次沉默,都是记忆的精致花边上的一道不可修复的裂缝。” 这本书就是修补这些裂缝的丝密细线,是普通人的微小叙述汇聚成的巨大音量。在每一个名字的背后,在每一段叙述中,看见压垮个人的伤恸,铭记不可遗忘的集体之恶。
评分记录的都是与事件相关的叙述者声音,作者的文字则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记录以及这些声音的延伸,无论是叙述的真实性、感染力、资料的详尽都令人震撼,上一次阅读这样的文字还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书结构清晰,大屠杀发生前的战争以及幸存者的记忆口述使得整个事件得以完整展现,正如作者在导言中强调的:“口头资料不应视为名词和物体,而应视为动词和过程;不是记忆和故事,而是正在进行的回忆和讲述。”因此,我认为阅读过程无限接近叙述者亲历的痛苦,也无限接近已然发生的历史悲剧。
评分335个名字,335段人生从受害者亲属、幸存者的口中逐渐变得鲜活,这段记忆变成了受害者亲属没有能力忘记的伤痛。即便如此民众的记忆也已被宣传机器轻易篡改,像书里所讲的“历史记忆不一定以线性的形式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历史记忆从父母到子女的传递不过是一个神话”。记忆随着父辈消亡变得淡漠失色,子孙后代也许将这段历史视为发生在过去众多可怕事件中的一个,变成人们记忆中遥远的神话。而它发生了,所以还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讲述,需要一直讲下去,不仅为了记得,也为了不被改写。
评分对于这段“死一人,杀十人”的罗生门般残酷的事件,作者用了“口述历史”的方式,像筑造一座城般将事件还原。因为,必须有人讲述,必须有人还原历史。因为不断追寻着真相,皆因它指向一个快被说烂的词:“正义”。为了正义,罗马需要抗争。为了正义,必须还阿尔帖亭受难者以真相。为了正义,这段历史必须以清晰的样貌,在叙述中留存下来,并且继续讲述给未来没有接触过这段历史的人去知晓。就像书里有一段非常迷人的话:“我们所剩的只有正义的希望;我来这里是为了要得到正义的,我希望你们也能得到。”
对《命运已经执行》这本书,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读它。 首先,它的题材会让我本能的不适。 1944年3月23日,罗马已是一个被纳粹占领的不设城市,但是就在这天,游击队员用一辆装着炸弹的推车袭击了德国警察,最终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为震怒,于是下达命令,对罗马...
评分对《命运已经执行》这本书,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读它。 首先,它的题材会让我本能的不适。 1944年3月23日,罗马已是一个被纳粹占领的不设城市,但是就在这天,游击队员用一辆装着炸弹的推车袭击了德国警察,最终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为震怒,于是下达命令,对罗马...
评分对《命运已经执行》这本书,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读它。 首先,它的题材会让我本能的不适。 1944年3月23日,罗马已是一个被纳粹占领的不设城市,但是就在这天,游击队员用一辆装着炸弹的推车袭击了德国警察,最终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为震怒,于是下达命令,对罗马...
评分对《命运已经执行》这本书,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读它。 首先,它的题材会让我本能的不适。 1944年3月23日,罗马已是一个被纳粹占领的不设城市,但是就在这天,游击队员用一辆装着炸弹的推车袭击了德国警察,最终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为震怒,于是下达命令,对罗马...
评分对《命运已经执行》这本书,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读它。 首先,它的题材会让我本能的不适。 1944年3月23日,罗马已是一个被纳粹占领的不设城市,但是就在这天,游击队员用一辆装着炸弹的推车袭击了德国警察,最终造成33名德国人伤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为震怒,于是下达命令,对罗马...
命令已经执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