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经济史 清史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王业键 明清史 社会经济史 明清经济与社会
发表于2025-02-22
清代田赋刍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赋(或日土地税),是国家大政,是任何政府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不能与历史割裂的“典章制度”,本书探讨了中国清代(1644-1911年)的田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财政史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传统中国。首先,田赋构成了清朝财政制度的最基本特征。作为国库收入的一个最大的来源,田赋在清朝财政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有一种获得普遍认同的理论,把中国历代王朝的衰亡归因于向农民课征压迫性赋税。但税收负担是否引起革命的主要原因,赋税到底重或不重,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试图就清朝的情况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总结。
本书作者长期治中国经济史,可以说本书是有关方面的一部奠基之作,是学习清代经济史的必读书。
王业键,1930年生,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及远东语言学博士,曾任美国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
说是神作有点过了,70年代的研究还比较初步,不过确实跟瞿同祖地方政府那书比较像,思路很是清晰明了,值得一读。前半部分介绍制度,指出清朝田赋附加税征收,并非如人们所想象那样任意,而是受到地方绅士等多方面限制。后半部分侧重数据分析,指出清朝灭亡并非是因为田赋横征暴敛,实际上因为物价上涨,人民这方面的负担反而有所降低。有趣的论点还有不少
评分我给老爸老妈这么介绍这本清代经济史的杰作:这本书终于让我明白了《雍正皇帝》里的那些“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
评分应该能算读过吧
评分震撼!写得真好!小老头无敌了⋯⋯
评分清代僵化且不可更改的田赋征收严重削弱了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使得地方官员不得不从非正式渠道获取收入,也直接导致了中央财政控制能力有限,实际只能掌控帝国财富中的极少一部分。在传统的中国,所有税收都由皇帝处分,各省、地方政府就没有各自的税收来源,只能依靠税收中的留存部分度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人口增长了,又有通货膨胀,但清初确定的存留额几乎没有变化。地方官员必须要想办法凑钱应付地方政府的活动、维持其属僚的薪饷。结果征收附加税就成为地方财政的流行办法。高级政府机构也认为用规费和摊捐的办法解决问题更为方便,到了清末,清政府越来越依靠附加制和补助制这两种办法,以解决财政上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低税不仅导致政府正式财政收入的不足,还造成了士绅和百姓税负不均,实际得益者只有所谓的士绅阶层
迄今为止,代表清代田赋研究最高水准的仍是王业键的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以及作为该书附产品的An Estimate of the Land Tax Collection in China, 1753 and 1908。 王氏研究的基本取向有二:一是“制度的探索”,二是“数量的分析方法”。...
评分迄今为止,代表清代田赋研究最高水准的仍是王业键的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以及作为该书附产品的An Estimate of the Land Tax Collection in China, 1753 and 1908。 王氏研究的基本取向有二:一是“制度的探索”,二是“数量的分析方法”。...
评分迄今为止,代表清代田赋研究最高水准的仍是王业键的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以及作为该书附产品的An Estimate of the Land Tax Collection in China, 1753 and 1908。 王氏研究的基本取向有二:一是“制度的探索”,二是“数量的分析方法”。...
评分迄今为止,代表清代田赋研究最高水准的仍是王业键的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以及作为该书附产品的An Estimate of the Land Tax Collection in China, 1753 and 1908。 王氏研究的基本取向有二:一是“制度的探索”,二是“数量的分析方法”。...
评分迄今为止,代表清代田赋研究最高水准的仍是王业键的Land Taxation in Imperial China, 1750-1911,以及作为该书附产品的An Estimate of the Land Tax Collection in China, 1753 and 1908。 王氏研究的基本取向有二:一是“制度的探索”,二是“数量的分析方法”。...
清代田赋刍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