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卅人。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两部通史:《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五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吏》、《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八部专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吕著史学与史籍》和《文字学四种》。他还著有大量历史通俗读物。
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和三国文学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和地理环境之间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完全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认为读史要审慎对待各类资料。
该书文字流畅,问题意识强,是一部难得的三国通俗渎物。
本书除收入《三国史话》16篇、《三国史话之余》4篇外,还将吕思勉生前写就的,收入其丛稿、札记和遗文中的与本书各篇相关或相近的关于三国人物、三国社会生活和三国社会组织的18篇考据性文章,作为附录放在文后,除了有利于读者加深了解史话中各篇的学术依据外,也供有志于更深入了解吕思勉三国研究的读者参考阅读。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我曾读过他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吕著中国通史》,深感他论史之周详精当,观点之新颖独到,文字之朴实流畅,不愧为名家名作。新近拿到一本他所写的《三国史话》,据称是其唯一...
评分这本书入手的时候传说是各种版本当中收录最全的本子 。入手之后是发现09年中华书局出的新版。装帧印刷也大约算得上乘。 话说关于三国这段历史近来年火热,其功劳莫不过于易中天的品三国。我也承认作为通俗历史来说,其讲述着实有点意思。但是如果只知易中天而不知吕思勉,似乎...
评分前几年百家讲坛火爆,这个热度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仔细回想,那些站到聚光灯下的讲师,有几个是可以称得上学术大家的?当然,给无聊的主妇们做做科普确实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若要以了解历史为目的去听,还是要自己甄别各种观点的正误。吕先生无愧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读...
评分近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吕著三国史话》,受益匪浅,然察此书有前后矛盾处,吕思勉在两篇文章中,对姜维的道德问题看法竟完全相左。 史话中《姜维与钟会》一章分析了姜维降钟会的心理。吕先生认为姜维不可能给后主写密信表白心迹,但仍肯定姜维不是轻易降敌之人,推测"假使...
评分吕思勉是谁?我记得小学课本的编者里有这个名字。是的,吕思勉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这本《三国史话》正是吕思勉的作品。虽然著时已是几十年前,但读起来仍有收获。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思想性高。某些观点一针见地,十分准确。比如说到事汉时期西凉兵的扰乱问题,作者...
一开始感觉通俗得太过了,后来想想应是年代的关系。我们现在所能熟知的关于三国历史的一些观点,很多最初都来自吕思勉。今时今日那些观点早已不再新颖、有力度,但可以想见当年对那些深受三国演义熏陶的人们的冲击。
评分在易中天之前,民国大师吕思勉就开始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读史了。吕公不断用事例告诫我们,读史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力,凡是人写的东西,里面都充斥着这样或那样的偏离。尽信书不如无书。
评分一开始感觉通俗得太过了,后来想想应是年代的关系。我们现在所能熟知的关于三国历史的一些观点,很多最初都来自吕思勉。今时今日那些观点早已不再新颖、有力度,但可以想见当年对那些深受三国演义熏陶的人们的冲击。
评分一开始感觉通俗得太过了,后来想想应是年代的关系。我们现在所能熟知的关于三国历史的一些观点,很多最初都来自吕思勉。今时今日那些观点早已不再新颖、有力度,但可以想见当年对那些深受三国演义熏陶的人们的冲击。
评分古文功底弱,以至于读吕先生已尽量通俗的论述仍略有力不从心,附录的考据文章罗列大量史料偏于文言文,就更是半懂不懂了。窃以为吕先生从史料中拿出独立见解的态度值得赞赏,但也只是一家之言,难免落下猜测推理的痕迹,确然很多内幕已注定成千古疑案,则读史省乎于心似乎更有必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