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斋藤茂男
出品人:潮汐Tides
页数:240
译者:陈星竹
出版时间:2022-3-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104213
丛书系列:日本世相
图书标签:
  • 成长
  • 励志
  • 生命
  • 希望
  • 奋斗
  • 青春
  • 梦想
  • 治愈
  • 温暖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我比常人多一条染色体,但不想成为多余的人

◎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真实记录

◎ 著名记者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 日本新闻协会奖获奖作品

◎ 影响日本战后一代的非虚构系列代表作

——————

有一个孩子,她刚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内脏器官受损的唐氏儿,维持生命的希望微乎其微,

如果你是她的父母,或是医生、护士,再或是和她完全没有关系的局外人,你会选择救她还是任其死去?

围绕这个唐氏儿的生死问题,日本社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展开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人类不断追求进化的反省……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

但,孩子最终得救了吗?

——————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社会越发奉行效率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想留下最高效的少数精锐部队,以求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如同唐氏儿那样,落后于快速变化浪潮的人,正像“工业废渣”一样被他们的“同类”无情丢弃、冷眼相对。

有人说,带着残疾生活的孩子太可怜了,他们是不会幸福的;也有人说,把抚养唐氏儿的义务强塞给和她共度一生的父母是残忍的,外人没资格说三道四;还有人说,在抚养唐氏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治愈与重生……人类对待他们“同类”的态度,映照着涌动在社会底层的暗流。没有人能确信自己免于交通事故、灾难或疾病,今日的强者也会沦为明日的弱者,谁都不想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失去连接、独自面对。像一束光一样闪现在世间的唐氏儿,推动着我们思考“如何像人一样活着”……

作者简介

斋藤茂男(1928—1999),日本著名记者。东京出生,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1952年进入共同通信社,历任社会部记者、次长、编委,1988年退休。1958年获第一届日本记者会议奖。1974年因系列报道《啊,繁荣》再次获奖。1983年,因长年的新闻报道活动和作为新闻记者的高声望,获得日本记者俱乐部奖。1984年《日本的幸福》系列获日本新闻协会奖。1993年岩波书店出版其12卷著作集。

斋藤1958年因“菅生事件”的报道一举成名。他终身关心弱势群体,敢于暴露社会黑暗面。斋藤认为,“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现实,光用所谓冷静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准确捕捉的。记者必须越境进入弱者的状况中,只有彻底站在弱者的立场和视角上来观察世界,我们才能接近情况的本质。必须自觉‘中立、公正、客观’等常识的虚构性”。

有人曾用“生涯一记者”来形容斋藤茂男,认为他是全日本最符合新闻记者形象的人,甚至在晚年,面对犹豫是否要告知癌症实情的医生,斋藤说“新闻记者需要知道真实情况”,让医生告知实情,像新闻采访一样用本子一一记录下自己的病况、还能做多少工作、延缓病情的措施有哪些选项等。这是他失去意识倒下的5天前的事。他作为业界榜样至今依然受到许多年轻记者的仰慕和怀念。

目录信息

关于《日本世相》
前 言
I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
(1)新生儿科之战
(2)和X先生的对话
II 孩子的遗产
(1)涟漪
(2)让这些孩子成为世界之光
(3)藏在我们心底的法西斯主义
(4)没有“福子”的饱食社会
(5)一条命是由其他生命共同维系的
(6)采访笔记
后 记:我们将走向何方?
跟踪采访:人们居住的城市啊,一张爱的网络啊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类型:纪实文学;打分:⭐⭐⭐⭐⭐ 书里有一个人的来信写到“生命的问题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太过沉重了。”关于生死的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只要不解决生死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能继续困扰着人类社会。 一个问题“一个唐氏儿该不该被拯救?”,随着记者的报道,整个社会...  

评分

《为了生命闪耀之日》作者【日本】斋藤茂男,首先这是一位非常敬业的人,职业是一位记者。关于本书的性质它是一部非虚构,写的就是一个唐氏儿童的降生到死亡的短暂人生,所引起的社会拷问的答案合集。 患唐氏儿的孩子大多数为严重智能障碍,智力比正常人低,所以唐氏综合征也叫...  

评分

评分

说我冷酷也好,说我无情也好,我不赞同那些明知道胎儿有问题,还要固执的将胎儿生出来的行为。你爱这个孩子,并不代表这个世界也会爱ta,更无法保证,只要有你的爱,他就能活得好。更无法保证,你的爱比ta的生命更长。如果说,ta是一条生命,所以不能放弃,那有没有人真正问过t...  

评分

关于残障儿童的纪实描写,源于作者作为记者在报纸上连载的整理和读者回信的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残障儿童的遗产,就是孩子似乎给我们留下一把钥匙,引导我们探寻养育一个残障儿童的生存意义。 由思考分析引出日本在1932年515事变之后,逐步法西斯化,包括德国的纳粹们...

用户评价

评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带给我们的思考,是过河摸着的石头之一。最触动的是高中生的来信,“虽然无论外人怎么说,在当事人看来都只是空喊口号,但什么都不做更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当事人构筑起自己的圈子阻止外人进入是绝对不行的。所有局外人都需要知道这一点”,即使是带着残忍预设立场的局外人也会被触动。

评分

前半部分有点无趣,后面篇章的分析极其犀利

评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带给我们的思考,是过河摸着的石头之一。最触动的是高中生的来信,“虽然无论外人怎么说,在当事人看来都只是空喊口号,但什么都不做更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当事人构筑起自己的圈子阻止外人进入是绝对不行的。所有局外人都需要知道这一点”,即使是带着残忍预设立场的局外人也会被触动。

评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带给我们的思考,是过河摸着的石头之一。最触动的是高中生的来信,“虽然无论外人怎么说,在当事人看来都只是空喊口号,但什么都不做更是一种严重的犯罪。当事人构筑起自己的圈子阻止外人进入是绝对不行的。所有局外人都需要知道这一点”,即使是带着残忍预设立场的局外人也会被触动。

评分

这个系列里最喜欢的第二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