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為甲申年。拿紀年來說,在明朝是崇禎十七年,清朝是順治元年,大順政權是永昌元年。
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剋北京,崇禎皇帝硃由檢自縊身死;當天,大順皇帝李自成進入北京,明朝覆亡。在短短的兩三個月裏,大順政權憑藉兵威和深得民心,迅速地接管瞭整個黃河流域和部分長江流域的大片疆土。清軍收取瞭關外地區,形成瞭大順政權同清政權隔關相峙的局麵。而明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地方還很大,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各級官員統治之下,他們自居正統,此後更是圍繞著立誰為新帝而彼此攻訐,為南明政權埋下瞭隱患……
總之,自這一年起,中國曆史充滿瞭風雲突變、波濤迭起的重大事件,上演著一幕幕可歌可泣、驚心動魄的場麵。而三種紀年代錶著的三個互相敵對的政權,也從此開始瞭逐鹿中原的鬥爭……
《南明史》史料紮實,內容豐富,曾獲中國國傢圖書奬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奬
顧 誠(1934—2003),原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曆史學傢,明清史專傢,著有《明末農民戰爭史》、《南明史》,均為明清史研究領域最高學術水平的著作。
顾诚是这样评价李定国的:“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1651年是李定国辉煌的一年。在孙可望的统筹之...
評分南明史是一段痛史。 《南明史》是一部痛史,读之每每令人掩卷,悲从中来。 读此书常想起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中的一段话:“……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二百六十余年……”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史观为立场,以农民起义军及其领袖为主角,以民...
評分首先作者是"顾诚",而非"顾城"。 这是我近年读过的最好的中国历史类书。可读性强,言之有据,发人深省。考据功夫令人十分佩服。见识的通达, 不塞不隘, 也为文革后史家少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如黄宗羲刘宗周孙可望,,与前人大有不同,却不令人觉得标新立异, 学养与平准...
評分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大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而亡。 自此,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落下帷幕。 明朝的遗老们如丧家之犬般跑到了江南,开启了后明朝时代,史称“南明”。 他们希望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即使偏安于江南,也还能延续明朝的国祚。 可惜,南明只持...
評分封城前夕收到两部书,一部是亡明讲史《亡明讲史》,一部是顾诚的《南明史》。 前者是历史小说,笔墨都在北京城里。后者是史学专著,聚焦的是南明小朝廷。 风格不同,方向不同,却仿佛冥冥中的天意一般,严丝合缝地展现出大明朝注定的结局。 李闯压境,北京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想的...
顧誠先生的《南明史》實際上講述的是一部“亡而不服”的英雄史詩。也就是說,顧誠先生認為,南明史並非“南明王朝”的曆史,而是“南明時代”的曆史。“南明王朝”是相對於已經滅亡的明朝而言的, 其核心依然隻是一個朝代的延續與否,而顧誠先生的“南明時代”指的則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反抗清軍徵服的那段血與火的曆史。也許“氣數已盡”是不得不遭遇的宿命,但“氣節不死”卻可讓一個民族或文明薪火長存。
评分封麵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评分極好極好,有史料有論證有觀點。
评分封麵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评分我天,讀客居然把這本的版權買瞭!!!我天!之前就一直想買,顧誠先生的南明史還用得著我打分?我也配?!!!這要洗乾淨手手纔能拜讀的呀,就是不知道這次讀完又要為這段曆史吐幾斤血qaq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