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一个清史研究领域的问题,即秘密为什么之于“秘密会社”重要?有学者认为秘密像血缘,捆绑住参与者。本书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秘密与血缘有所分别,血缘不会因为扩散而冲淡,反之,秘密则随着扩散,越不秘密。因此,本书认为秘密会社不在于真正有多少秘密,而在于秘密的传播本身才是秘密会社生存的标签。
天地会的强大在于运用一套完全虚构出来的文化系统,使看起来完全是一盘散沙的秘密会社延续不息。 因为它没有一个实质的领导核心,也没有共同的认识能力和目标,使得它可以自由灵活地生长、随时势而变。天地会创始人生平完全不可考,也不是它来保证秘密契约的说服力,但通过仪式...
评分 评分 评分天地会的强大在于运用一套完全虚构出来的文化系统,使看起来完全是一盘散沙的秘密会社延续不息。 因为它没有一个实质的领导核心,也没有共同的认识能力和目标,使得它可以自由灵活地生长、随时势而变。天地会创始人生平完全不可考,也不是它来保证秘密契约的说服力,但通过仪式...
本书不算深入,但这种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正如作者所言,历史学者往往过于执着文字史料,即使是研究仪式,也着重于考察某一仪式的来源。这固然重要,但如果以一种“回到历史现场”的视角观察仪式,不难明白一种活的仪式乃至制度的承传有赖于不断的创新,这是更为核心的问题。这种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对象越朝向下层社会时越有说服力,清代中后期以来的天地会和哥老会便是如此。相比于前人的详尽研究,本书更像是一种对既有研究的反思,有见地,但略显单薄,核心观点诸如天地会并非实体存在,与哥老会几乎无涉等前人或多或少亦有提及,但对一些具体材料的分析讨论还是颇为有趣的。另外,此书校勘似乎不大行,错漏不少: P204:“龙家寿是否闹饷是的肇事者”疑为“是否是闹饷的肇事者”。 P268:“放飘”疑为“放票”。
评分为什么这些人想入会,因为动荡不安,需要守望互助,在家不被欺,出门不被抢。也许很多人心里清楚,这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但是,通过拜会的仪式获得这种片刻的安全感也是好的。秘密在于仪式,仪式源于需要,需要出自动荡。
评分除了罗生门一章讲的颇为生动之外,其余章节对于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包括作者的观点,虽然构建了哥老会与天地会的关系,但总感觉作者想当然的认为很多史料根本意义上的错误,而且梳理的颇为难受,语言上也比较糟糕,作者始终没有解释清楚。综上,每章只要读小结就够了,其说明的过程很差
评分更似散漫之闲谈絮语。大抵认为,从「拜会」这个重要的入门仪式入手,可以分辨出天地会和其它很多会党的不同。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谓的「秘密」或者「秘密的感觉」被主动或者被动地逐渐包装、塑造出来,并进而附会明末清初的史实。
评分为什么这些人想入会,因为动荡不安,需要守望互助,在家不被欺,出门不被抢。也许很多人心里清楚,这也就是一种心理安慰,但是,通过拜会的仪式获得这种片刻的安全感也是好的。秘密在于仪式,仪式源于需要,需要出自动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