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聚焦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的东亚国际关系,
以中国史书重绘倭五王的真实面貌。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河内春人,1970年生于日本东京都,1993年毕业于明治大学文学部,2000年明治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期课程退学。2002年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PD)、博士(史学)。现任关东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本书被选为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如果没有信史记载,真相很容易迷失于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即使有文字记载,如果缺乏更多的佐证,则真相依然难以寻觅。 恩格斯曾经说过,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倘若没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那烂陀寺的辉煌就很难为后人特别是现代印...
浏览过作者赠送的日文版
评分作者对倭五王进行了相关的考据与学术回顾,但是对我一个局外人来说,倭五王是谁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那个学术意识,跳脱记纪的历史叙事,通过周边来看自己,这也是脱离本位中心主义的一个面向。
评分日本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倭五王”到底对应哪几位天皇呢?作者引经据典、多方考证,也想一探究竟。“倭五王”时期打破了日本与中国150余年的隔绝,在中国史书上留下了赞、珍、济、兴、武的记载。作者结合中、日、朝(韩)三方的史料互相对勘比证,选取多种方法与角度,试图为他们“验明正身”。本书高度还原了4-5世纪的东亚外交史,日本和高句丽、新罗、百济的关系十分复杂,他们积极向中国进贡与求封,以获得正统地位。南北朝各政权也乐于封赏,引为己用。本书篇幅不大,但内容相对全面,即合理分析了“倭五王”真实身份的可能性,也清晰勾勒出东亚地缘政治的连续性。“倭五王”究竟是谁,也许还需要新材料的出现,以及进一步的研究。
评分作者对倭五王进行了相关的考据与学术回顾,但是对我一个局外人来说,倭五王是谁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那个学术意识,跳脱记纪的历史叙事,通过周边来看自己,这也是脱离本位中心主义的一个面向。
评分對《日本書紀》《古事紀》的史料批判方面寫的很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