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日) 川胜义雄
出品人:壹卷YeBook
页数:0
译者:李天蛟
出版时间:2021-12
价格:7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0124266
丛书系列:近观
图书标签:
  • 历史意识
  • 中国历史
  • 文化认同
  • 民族精神
  • 历史观
  • 文化史
  • 社会思想
  • 历史哲学
  • 中华文明
  • 国家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被称为世界第一历史大国家,遗留下来的史书之山堪称宝库。如此庞大的历史记载在几千年时间里为什么会如此生生不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为编纂历史而做出的执着努力是由何种精神支撑的?

*中国人的浓厚现世执着精神,以及豁达的超脱精神,为什么可以产生于同一种中国精神风土之中? 两种精神在其中是否存在共通之处?

*魏晋贵族社会充满了严格的批判精神,以及对于文化价值的孜孜追求。这种批判精神来源于何处?

*这本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遗稿集,正是探讨了这些与中国人文历史息息相关的问题,试图厘清历史根植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发展脉络,还原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如何在社会变幻的漩涡中被层层形塑的历史渊源、场景与走向。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遗稿集。书稿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史研究的十余篇文章,整理为三章,分别包括中国历史和历史意识、道教与佛教、中世史等内容。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其他专著中未收集的内容。作为中国历史学乃至中国学的研究者,作者认为,司马迁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诸学中的地位。中国的“诸学之学”并非哲学,而是以《春秋》为起点的史学。中国人的历史意识贯穿着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氏著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学习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具有广泛的学术史意义。

作者简介

川胜义雄(1922-1984),1948年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毕业,1973年任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部教授,次年兼任东方部部长,多次赴法国研究和讲学。日本京都学派东洋史学第三代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学界久负盛名。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中国中世史研究》(合著)等。

李天蛟,山东人。自由译者,留学归国人员,已出版著作包括《王莽:儒家理想的信徒》(合译)、《虐待心理学》、《清理:日本的整理艺术》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司马迁的历史观
司马迁与希罗多德
天道,是邪非邪?
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第二章
关于马伯乐的道教理解
附道教众神——如何与之进行交感
中国人的现世与超脱
——接纳佛教的中国风土
道教与季节
——中国人的季节感
中国早期的异端运动
——以道教反体制运动为中心
促使中国新佛教形成的力量
——南岳慧思的相关情况
第三章
六朝贵族社会与中国中世史
六朝贵族制
中国中世史研究中的立场与方法
关于重田氏的六朝封建制论批判
后记 岛田虔次
解说 砺波护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围绕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来讨论,第二章的大主题是道教佛教的发展,第三章介绍了六朝贵族社会的起源构成和发展。 我个人比较能看懂第一章。另外,关于第三章的贵族制,我强烈推荐壹卷出品的另一本《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这本我也写过书评:[贱民金字塔] [...  

评分

评分

论文集。书名取自是书第一章的最后一篇文章,第二章实际讨论道教和佛教,第三章分析六朝的贵族制和中国中世史研究,真正讨论中国人的历史意识的,就是第一章的四篇文章。以下主要就这四篇文章进行讨论。 开篇的《司马迁的历史观》,最早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为了回应类似下...  

用户评价

评分

尚可

评分

尚可

评分

90分,川胜义雄先生敏锐的洞察力与系统的历史观令人惊叹。首章比较烦冗,主要强调司马迁以降的“道之是非”与“春秋大义”之合分是中国思想史的根本问题,力驳希罗史学技高一筹的谬论。二章对我而言启发最多,其对马伯乐“道教衰退”与“道家道教不分”的概括,应该值得注意;其对中古道教反抗体制问题的讨论,更值得思考。至于三章的六朝贵族论,作者已有专书。全书一贯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如19页),试图超越儒教本位主义(如122页),否定硬套H权专制之说(229页),迄今尚有意义。

评分

第二章的几篇文章很见功力,考证细腻。第一章四篇文章讨论的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与其他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学术的长处和集大成的学科无疑是历史学,章学诚早就提出“六经皆史”的观点,纵观中国传统学术不管经学、子学还是集部,都可以统摄到史学里面去,都可以是史学的材料,而且必须具备历史意识和史实背景才能学好其他人文学术。川胜认为中国哲学诸子没有开出西方哲学道路,而是开出了世界史,这是因为中国史学和传统学术是以“道”的宇宙循环论为基础的,宇宙循环论既是一种历史哲学,也是一种导致历史涵盖所有学术的观念背景。相对于欧洲将善恶的审判归于宗教上帝,中国文化似乎是将善恶的审判归之于历史,历史拥有一种“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的作用,中国人的真正宗教其实是祖先崇拜,其本质不也是一种诉诸历史的审判?

评分

每篇都读过日语原文,翻译上有些细碎错误,不影响理解。我有一次听谷川道雄的弟子言,谷川先生对川胜晚年转向宗教史研究很不满,觉得浪费了川胜的才华。其实,川胜义雄这种细腻的感知力,特别合适做宗教研究。他的猝然离世,无论在哪个史学领域都是巨大的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