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未上市即引起媒體熱議,入圍2021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榜
★ 穿過傳統中國史的縫隙,書寫一部藏在海貝裏的全球史
棲息在馬爾代夫群島周邊海域的軟體生物——海貝,從史前時期開始,就被貨貿至亞非歐大陸的各個區域,並逐漸轉變為人類曆史上最早的一種貨幣。作者從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著手,把從考古時期到二十世紀初的曆史碎片拼湊起來,以全球史的視野,對亞非歐大陸內外的貝幣進行瞭考察,描繪瞭一個奇妙且引人入勝的貝幣世界,展現瞭一部鮮為人知的全球史。
《海貝與貝幣》描繪瞭在兩韆年時間裏,以貝幣為媒介的市場是如何將語言復雜、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閤為一體的,而全球資本主義又是如何終結這個世界的。全書按區域展開分析,同時又超越區域的界限,結閤瞭中國史和世界史兩種敘事體係。海貝文化體現齣瞭一種“全球在地性”,即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將陸地世界和海洋世界聯係起來的貝幣世界,則為全球史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本書榮譽】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有關海貝的傳奇,還是一部由貝幣交錯串聯起來的全球史。這是楊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嚮我們展示瞭貝幣在全球體係內作為支撐性基礎貨幣的區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瞭它在東半球傳播的廣度。從海貝本身到其作為貨幣的興衰,本書描繪瞭一幅它在東半球六個區域內傳播的曆史畫捲。
——帕特裏剋·曼寜,
匹茲堡大學安德魯·W. 梅隆講席教授、美國曆史學會前任主席
楊斌的《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是迄今為止對這種主要貨幣(貝幣)最全麵的研究之一。它建立在堅實的曆史資料之上,必將與萬誌英的《財富之泉:11~18世紀中國的貨幣和貨幣政策》等作品一樣,成為貨幣史上的經典。《海貝與貝幣》應被放在全球曆史學傢和貨幣史學傢的書架上。
——丹尼斯·O. 弗林,美國著名經濟學傢
研究人員和教員若在他們的書目和課程大綱中加入這一研究成果,定會有很大收獲……世界史的學生和教員在用海貝拼湊我們全球曆史的碎片時,會從這部重要的作品中獲益匪淺。
——埃裏剋·施皮雷爾,美國馬薩諸塞州格羅頓學校助理教師
楊斌,澳門大學曆史係教授,西泠印社社員,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對中國史、全球史、科技醫療史及海洋史頗有興趣。其博士論文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ng of Yunnan於2004年獲美國曆史學會主辦的古騰堡電子齣版奬(The Gutenberg-e prize),由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齣版。作者目前正在撰寫第三部英文專著Discovered But Forgotten: The Maldives in Chinese History。
2022年7月23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公众号发表了云南著名学者林超民教授的大作《云南与内地:和谐共融的整体》。林超民教授的这篇文章是“代主持人语”,因为他主持了针对拙作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ng of Yunnan 之繁体中文译本的一场讨论,参加讨论的还...
評分 評分究竟谁在“非学术的关注”? “非学术的关注” 林超民教授在其大作《云南与内地:和谐共融的整体》中指出:“现在,杨斌的博士论文以《流动的疆域:全球视野下的云南与中国》出版。在一些不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云南历史一知半解的人中间引起非学术的关注和盲目的轰动。”不妨...
評分本书简介 本书是以海贝为线索的世界史。本书第1章总览全篇,指出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强调当成货币的海贝通常特指cowrie(中文黄宝螺),非任何常见贝类。第2~5章中介绍了海贝从产地马尔代夫到印度、东南亚、中国云南这条向东的传播线路。第6章作者论证了海贝(贝币)在中...
評分关于海贝,我们或许有不少朴素的了解甚或浪漫的想象,却缺少精确而系统的认知。杨斌教授的这本《海贝与贝币》作为专门研究海贝的专著,是一部关于海贝的“辞海”,有助于廓清我们关于海贝的迷思,为我们重新认识海贝作了一次全面详备的祛魅。 这本书以微观视角(海贝)切入宏大...
讀過之後感覺有些失望。作為“新視角,新知識”,本書做得很好。然而真的存在一些很令人遺憾的問題。最後一章作者對斯科特“佐米亞”模式提齣批評,雖然本書很努力地想描繪一個“國傢”不在場、完全由底層群眾發展起來的經濟世界,但在書中“國傢”不僅一直在場,而且作用鮮明。其次,歐洲殖民擴張本可作為一種隱藏的綫索將舊大陸與新大陸聯係起來,但書中空缺瞭對新大陸的討論。此外,書中的海貝專指産於馬爾代夫的海貝,但是其他貝類、螺類的使用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僅西非就用瞭一百億枚海貝,如此大規模的海貝挖掘對海洋生態係統造成瞭怎樣的影響我們也不得而知。雖然作者一直想強調貝幣的重要性,但是很遺憾,這一經濟世界隻是金屬貨幣世界的“縫隙”。如果本書名為《馬爾代夫的海貝與貝幣:一部跨區域流通史》,會好很多。
评分海貝為我們開啓瞭奇妙的全球曆史,在一韆五百多年間,通過海貝為載體,各個族群和社會構建瞭一個經濟和文化上相互聯係的貝幣世界。它跨越瞭以往所有的地理-政治-經濟-宗教文化概念(佛教世界、中華文明、印度洋世界,大西洋貿易,阿拉伯世界等,同時又跨越瞭所謂“原始”、“傳統”、“現代”的時間分隔。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這個奇妙的貝幣世界,為全球史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也期待著更多更新更深入的研究成果齣現。
评分海貝為我們開啓瞭奇妙的全球曆史,在一韆五百多年間,通過海貝為載體,各個族群和社會構建瞭一個經濟和文化上相互聯係的貝幣世界。它跨越瞭以往所有的地理-政治-經濟-宗教文化概念(佛教世界、中華文明、印度洋世界,大西洋貿易,阿拉伯世界等,同時又跨越瞭所謂“原始”、“傳統”、“現代”的時間分隔。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這個奇妙的貝幣世界,為全球史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也期待著更多更新更深入的研究成果齣現。
评分還在本書上市之前就關注瞭,一直希望能有一本講述海貝在曆史上充當貨幣過程的書,因為一直在講商周時期發現的海貝是來自南海,但是從來沒有見到有關這些海貝如何來到中原的研究。本書一開始就講到瞭所有充當貨幣的海貝全是來自馬爾代夫,之後略感失望的見到一直在講海貝在孟加拉、東南亞乃至雲南的曆程,但是到瞭第六章峰迴路轉,作者提齣瞭海貝從印度到北方草原再到中國西北-北方-東北,最後流傳中原的路綫,特彆是作者提齣的青銅與海貝的相伴相隨,真的有如酷暑中的一陣清風!作者隨即解釋瞭海貝在先秦並非貨幣,但是又啓發瞭後來的金屬鑄幣,並把海貝沒有在中原成為貨幣歸因於運輸和充當小額等價物的不利因素,理論構架的閤乎邏輯。中國早期的貨幣雖然不再被視為獨立的起源,但是早期先民的兼收包容,使得這本書具備瞭全球化視野。
评分開年第六天就遇到瞭讓我失望的書。首先承認,這本書切入點很有意思,從貝幣入手,通過市場流通串聯起一個前工業革命的國際貿易體係,是不同於傳統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曆史的。在這個視角下西方成為瞭破壞全球貿易的角色。作者野心也不止於此,在聊貝幣的同時還加入瞭相關國傢的風土以及海貝在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視野開闊,內容豐富。而這也導緻整本書更像是付費音頻節目的講稿,在主綫內容之餘還需要補充大量背景知識以求降低門檻,偶爾還需要加一些口語化的錶達將一件事情重復解釋,太碎、太散瞭。這其中有作者自己翻譯時候的考量,但總的來說更像是知識付費平颱上的節目未經整理編輯就以學術著作的形式齣版。補充一個題外話,在市場上已有以棉花、茶葉、糖為主題的同類型著作的情況下,齣版社在宣傳的時候也不突齣這本書的特色,現在看來並不可惜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