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博弈

美日博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
出品人:中信·商业家
页数:468
译者:于杰 冯佳 张健
出版时间:2021-9-10
价格:88.00
装帧:假精装
isbn号码:97875217321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中美关系
  • 日美关系
  • 博弈论
  • 战略分析
  • 外交
  • 安全
  • 东亚
  • 太平洋地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美国商务系统前高管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回忆录,亲历者讲述还原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与谈判细节,涉及汽车、高铁、半导体等领域。

2.这本书对当年克林顿政府采取对日贸易约束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形成了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结合当下,阅读这本书也能理解美国为什么会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3.书中就对外贸易实务中,美国相关各方间的信息壁垒、博弈甚或互相拆台的记录,颇有画面感,有利于旁观者厘清对美国内部决策体系的认知。

【内容简介】

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段,是日美经贸关系的转折期——美国从容忍来自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到通过贸易制裁扼制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进而挑战日本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体制。

这一转变并非美国出于日本在经济总量上追赶的顾虑,而是包括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先生在内的一线谈判官员和美国产业界人士就美国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不断发出警示所产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营商多年,自卡特政府时期即参与美日贸易谈判,历经三届美国政府,深谙日本文化,是深刻理解东亚模式的美国一线贸易官员代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本土,他是有名的知日派,被称为“日本通”;在日本,他则被视为美国对日经贸政策的“鹰派”,《日本经济新闻》甚至在头版称其为“造成日美经贸关系紧张的罪魁祸首”。

《美日博弈》一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激烈的10年中两国各界就贸易问题的政策和态度变化过程:日本如何一步步在贸易和科技领域追赶美国;美国如何从放任日本的追赶到从协议和制度上约束日本,进而形成目前决定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诸多法案。

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一手材料,从汽车、钢铁、飞机到半导体领域,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留下了外人无法了解的细节。

本书英文版甫一出版,即入选当年美国《商业周刊》年度十佳商业书籍;克林顿入主白宫后,便让其财经阁员熟读本书。本书也有助于理解美国时下为什么实行强硬的对外贸易政策。

作者简介

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Clyde V.Prestowitz)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创始人、所长,美国商务系统前高官。

目录信息

【目录】
译者序:不确定的年代
前言
引言:当今大国——日本
第一部分 沉睡的巨人
第一章 美国世纪的终结
日本的开放
美国霸权的瓦解
对美国实力的真正挑战
第二章 芯片败局——半导体产业
早期的半导体产业
美日竞争
美日谈判
第二部分 什么使日本腾飞
第三章 认知鸿沟:“不公平”贸易与“开放”市场
“不公平”贸易问题
日本人的差异感
一个封闭的市场
第四章 政界要员:日本强势省厅
早期工业化
省厅崛起
日本的官僚
第五章 官僚战略:日本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目的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工具
日本如何解释其政策
第六章 株式会社:在日本做生意
日本的公司
就业政策:商业还是教会
组织的力量
增长和金融政策
战略关切:生产、质量、技术
各界支持
与外国企业的关系
日本商业操作的弱点
第三部分 是什么让美国逐渐衰落
第七章 人人为己:在美国做生意
一家美国公司样本:摩托罗拉
美国业界的问题
第八章 贸易商还是武士:经济与国家安全间的冲突
关键产业上落败
经济理论的力量
经济与国家安全
第九章 美国贸易谈判:参与者
美国国会
美国对贸易的管理
谈判的边界
第十章 美国贸易谈判:一位内部人士报告
在华盛顿制定议程(1981)
东京会谈(1981)
制定一项美国战略(1982)
东京统战(1982)
壁垒问题
“炸鱼和薯条”政策(1982)
贸易谈判和首脑峰会(1982 夏)
罗-康关系(1982—1983)
美国特别工作组(1983—1984)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
第十一章 觉醒
当下形势
正在形成中的殖民地:美国
两难
未来的处方:美国
未来的处方:日本
结论:团结一致
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没有想到当年的日本对美国构成了这么严重的冲击。作为吃瓜群众,看的不亦乐乎,原来国家之间的博弈这么惊心动魄。 本来以为今天没有新的技术想法了,结果看这本书的间隙,又有了个技术想法,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被再次打上 “不实用” 的标签。 写跑题了。昨日美...

评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没有想到当年的日本对美国构成了这么严重的冲击。作为吃瓜群众,看的不亦乐乎,原来国家之间的博弈这么惊心动魄。 本来以为今天没有新的技术想法了,结果看这本书的间隙,又有了个技术想法,只是不知道会不会被再次打上 “不实用” 的标签。 写跑题了。昨日美...

评分

本文原刊于《中国经济评论》第17-18期合刊。 中美贸易战是过去几年间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经济事件之一,如果一定要以史为鉴,那么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美日贸易争端是最好的对照。从学者的角度看,之前有过《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从金融角度,则有《管理美元》和《时运变迁》...  

评分

本书原名“Trading Places: How We Are Giving Our Future to Japan and How to Reclaim It”,后半句就是封皮上的话,但前半句译为“美日博弈”着实有点夺人眼球的噱头味。直白的将国家间关系称为大国博弈,这类叙事难免有简化之嫌,往往会落入阴谋论的陷阱。一开始我是抱着看...  

评分

本书原名“Trading Places: How We Are Giving Our Future to Japan and How to Reclaim It”,后半句就是封皮上的话,但前半句译为“美日博弈”着实有点夺人眼球的噱头味。直白的将国家间关系称为大国博弈,这类叙事难免有简化之嫌,往往会落入阴谋论的陷阱。一开始我是抱着看...  

用户评价

评分

以史为镜,站在过去的角度去看未来。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评分

在本书完成后不久,日本经济泡沫轰然破灭,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今日挑战美国全球最大经济体地位的,已经是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之间曾有过“夫妻论”和“G2论”,如今经过贸易对抗和军事对抗,“脱钩”和“内循环”则成了新的观念壁垒。地球足够大,合作与否,可能并不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来讨论问题那么简单,毕竟就美方的一概历史来看,首先关注自身利益是天经地义的。

评分

作者的整体情绪是吃亏,美国真正的自由贸易和日本表面上自由贸易实际上的重商主义上的吃亏。分析文化上的原因,日本倾向把安全定义为与世界保持距离,即尽可能最大限度保证在各国中独立地位。制定经济政策时不仅要考虑物质福利,还要考虑对日本国力的影响(军事、政治)这些政策不会总符合自由贸易,因为这些原则仅仅以经济考虑为基础。而日本人眼里“华盛顿没有政府,只有一堆利益集团”。

评分

本书作者普雷斯托维茨指出二战之后,随着日本基于与美国不同的经济理论取得的成功不断扩大,美国越发倾向于出于国家安全目的保护本国产业,同时指责日本不公平,要求日本这个非消费立国的经济体通过开放市场、刺激消费,把美国这个因自身愚蠢而落后的国家拯救出来。很少日本人从基于美国观念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获利巨大,但日本的那些政策和实践又在许多方面同该贸易体系的假设相悖,日本陷入自身的两难。某种程度上,日本的成功源自它能够在不遵守国际制度或不接受制度义务的情况下利用国际制度。当日本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时,这种非正常现象影响不大。但随着日本和美国位次转换,这个体系变得越发紧张。

评分

美日博弈不应被看作中美博弈的前身,因为中日的打法和顶层设计完全不同,但是深入研究日美博弈有利于我们洞悉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顶层设计,而兼具东方官僚主义和西方的自由主义以及消费主义的奇葩经济体-日本,则是绝好的研究标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