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于当下

驶于当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徐前进
出品人:也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21-9-20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5820690
丛书系列:日常生活&档案生成
图书标签:
  • 生活感悟
  • 个人成长
  • 正念
  • 幸福
  • 自我提升
  • 情绪管理
  • 当下
  • 人生哲理
  • 心灵鸡汤
  • 积极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次大胆而又敏锐的写作实践,打破非虚构写作的定式,让不能言语的汽车成为主角,真正做到了 “把自己作为方法”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出行”篇,感受当下鲜活的汽车驾驶历程:菜鸟怎样克服新手恐惧成为老司机?手动挡的乐趣在哪里?外资车一定好于国产车吗?如何应 对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

☆糅合理论与现实,以深刻洞见指引诗意文字,反思人与技术的关系,描绘一幅不同以往的思想图景:包括汽车在内的物质机器如何影响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哲学学者汪民安、徐英瑾,社会学学者田丰、严飞,历史学学者高毅一致推荐:很有想法!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汽车取代牛马,成为公共道路的主角,它是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塑造了现代人类的空间感、时间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社会景观。然而,汽车自身的状态却很少进入现代文本,也几无可能进入未来历史,因为它无法言语,没有感情。

本书试图完成一次大胆的写作实践。这是一个需要依靠感觉、想象力与修辞的领域,目的是将不能言语的物质纳入文本,成为可供留存的历史记录。

作者以自己的汽车为对象,下沉到日常生活中,描绘了汽车的真实状态以及人与车的互动过程。作为一名普通的车主,作者和4s店销售员、驾校师傅、出租车司机、修车工、交警、车险理赔人员等一同感受着汽车的存在。作为一名专业的学者,作者则在自己的车中构建了一个微小的思想空间,反思现代技术与人的存在的关系。

◆相关好评

“通过一个历史学者对购置和使用一辆汽车的个体感受,思考工业化引起的人的境况的变化,初看视域可能有点偏狭,但由于作者的人文社科知识修养深厚,他的先锋尝试仍不乏有益的启示,有望引起一股潮流,在日常生活史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高毅

“联结方向盘、引擎火花塞与时代精神的轮上奇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用得上的哲学》作者 徐英瑾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 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目录信息

00前言
机器与物质主义/物质、消费与技术政治学/不在场与日常生活/汽车的引申内涵/中断与写作史
01现代购买程序与物质感觉的同时性
02驾驶感觉
03 汽车说明书与机械技术谱系
04汽车与当下
05技术化的游荡
06 道路心理与技术理性
07 汽车与陌生人社会
08 交通事故与非道德化的处罚
09 保险制度下陌生人的信任感
10 电车难题:程序正义与本能反应
11 现场叙事与回忆过去
12技术、舆论与个体消费心理
13手动挡汽车的消失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角度独特,有点意思,

评分

这本书的立意角度很好,用“人类中心主义”的“记忆——叙事”逻辑和“物质中心主义”的“物质——技术”逻辑进行比对式讨论,读来相当有启发性。唯一的问题在于,作者的文笔实在是沉闷的让人提不起阅读的兴致…… 作者的写作风格上也更加偏向自由式的散文集,虽然作者的逻辑主线很明确,但不知道为啥读起来真的就是很无聊……

评分

打着人类中心主义旗号,结合亲身经历很有目的的替机器说话、给汽车“写史”,碎片但不系统,浅出但不深入,个体但不个体化,貌似理论但逻辑性又不够。对几个与汽车相关主题使劲找西方理论依据,对本土消费心理、大众文化、治理机制偶有抱怨但几乎不敢深入,总感觉是上帝来中国体验生活絮絮叨叨形成的东西,居高临下,生硬刻板不节制。从写作方式看,没有成熟技巧、甚至有点随心所欲的夹叙夹议,偶尔能够激发一点思考,但很快又被突如其来的刻意细节(如转数等)和故作高深的理论片段带回节奏,用书里的话说就是“中断”,多次产生心理不适。给当下的日常生活写史是很难的。作者雄心勃勃,非要强调物质、精神、时间、空间四位一体的“同时性”,不知道谁能做得到,怎么才能做得到?人脑自动屏蔽节能机制了解一下。

评分

我还会读第二遍的

评分

角度独特,有点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