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書

茶之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岡倉天心,原名岡倉覺三,1863年生於日本橫濱一個商人之傢。七歲起同時接受漢學與英語教育,十六歲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受到其師Fenollosa啟發而對保存與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及美學不遺餘力。曾擔任日本美術學校的籌備者、校長、創立日本美術院,去職後遊歷於印度與中國,最後任職於波士頓美術館東方美術部門,其名著《茶之書》、《東洋的理想》與《日本的覺醒》即寫作於這段時間內。天心自幼學習外語,以典雅動人之英文寫作,其著作皆於美國與英國齣版,影響二十世紀之初西方人對日本的印象非常深遠。

譯者 榖意,颱大法律係、法律研究所法學組畢業,目前為專職翻譯。

出版者:五南圖書齣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岡倉天心
出品人:
頁數:144
译者:榖意
出版時間:2009-02
價格:NTD$1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115478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日本 
  • 茶道 
  • 文化 
  • 茶 
  • 岡倉天心 
  • 美學 
  • 颱版 
  • 茶之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作者在旅美期間,意識到西方人對東方世界充滿瞭荒謬的想法及誤解,因此用英文寫下這本以「茶道」為主題的書,希望能將日本文化正式介紹到西方世界,藉此引起共鳴。即使雙方有著極大的文化差異,卻都對「喝茶」非常講究:方式不同,重視喝茶的流程和儀式卻相同。

在書中他將茶道分成幾個部份來談:茶道的精神、流派、茶與禪的關係、茶室的擺設、最後是妝點茶室的花朵與美學鑑賞。主客在茶室共飲一杯,一期一會,隱含瞭大和民族執著的特質,將所有對於來客的心意、美好事物的堅持,灌注在這一碗茶中。

目錄

寫於五南文庫發刊之際 不信春風喚不迴

導讀 周瑜

一碗人情,百年茶點 蔡珠兒

高岡倉鬆照天心 李長聲

第一章 一碗見人情

第二章 茶的飲法沿革

第三章 道與禪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藝術鑑賞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人風範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薄薄一本小册子,短短七篇,静下心来,一两天也便读完了,夜深人静,阖上书页,抬头看见窗外月色皎洁,手边一杯清茶尚留余温,恍惚间,竟分不清那指尖残留的香味是杯中的茶香还是来自书中文字的芬芳。 冈仓天心,一位才华横溢、学贯东西的日本美学家,用他对东方文化的深邃理...  

評分

这本书不管是从信、达、雅哪个方面都很好,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笔者见过的最好的中文译本之一。 北京社这一套大师小讲系列,遣词用句都是明白晓畅,不用生僻词,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有普及经典的意思。所以这本书既做到了通俗易懂,翻译精准,文采方面也是可圈可点。 北...  

評分

在中国,古时讲开门七件事里,茶占了最末一位,再结合前六者“柴米油盐酱醋”,都是平平常常、生活的况味。可见当初茶之一物,没有一点登堂入室、超凡入圣的迹象。无怪乎红楼里妙玉称其为一碗解渴的浊物罢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本来的喝茶,就只是单纯的喝茶,并无诸...  

評分

很精致的一本书,虽然在对茶道本身的介绍并不体系,其严谨性也有待考究,但全文不失为文采隽永,芬芳满溢。看完之后再次感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该传承的文化没传承,不该传承的却统统下来了。 全文摘录笔记: ----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  

評分

很精致的一本书,虽然在对茶道本身的介绍并不体系,其严谨性也有待考究,但全文不失为文采隽永,芬芳满溢。看完之后再次感慨中华民族,泱泱大国,该传承的文化没传承,不该传承的却统统下来了。 全文摘录笔记: ----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  

用戶評價

评分

引人入勝的乃是過程,而非行為。真正的關鍵是“去”完成,而不是完成。一旦這麼想,物我之間便不再有所隔閡。“過”生活這件事,也就獲得瞭新意義。茶,不再是詩情畫意的娛樂,而成瞭一種自我實現的方法。

评分

茶,是人們私心崇拜純淨優雅,所使用的托詞。

评分

殘本,加上幾位作傢的解讀,大概也能瞭解岡倉天心這本於1906年直接麵嚮西方讀者解釋日本茶文化的小冊子所闡釋的思想。脫離時代性和政治性,現在看來,深深體會岡倉那種心情(所可能有的那種焦灼)的同時,也許思考更多的不是茶道,而是書外的東西:至少從文化的意義上,岡倉這類人物的奇貨可居——與西方形成鮮明對照,從某種意義來說,對東方是一種共同的損失。很欣賞第一章<一碗見人情>對西方的痛斥,岡倉寫得很見性情。不過迴到主題,也許不是一本很好的關於茶道文化的介紹,但從中可體悟一些共同的道禪思想和日本民族的哲學美學觀念,他們的民族性;關於茶道,導讀周渝的點撥也許幫助更大:茶道“是封建倫理與禪道理想的一個妥協”,是儒道禪糅雜的産物。

评分

1.為什麼本書作者和鈴木大拙這些講禪的人都迷之喜歡鄙視和踩西方以顯禪的優越,前者是踩西方美學的一個麵(大氣點嘛,好好說, be Zen),後者是踩西方邏輯...都給我一種霸道強勢的不適感。這不禪欸...禪裏講“空”, “空”無所不包,茶道裏講將生活和人生也變成踐行禪的藝術,那為什麼“心”,作為踐行這種藝術的主體,不能兼容並包而要拉踩呢?2. 我悟到的禪就是其作為一個整體存在的“自在”,就如同宇宙的“自在”, 無限的“自在”,道的“自在”。它是空,空是什麼都沒有,但又是什麼都有,什麼都沒有,超越瞭所有邏輯,什麼都有,那也包含瞭所有邏輯。 它聽上去矛盾,但矛盾本身又包含在它的“自在”中。就是這種它本身“自在”的哲學層麵上的美學讓我著迷,對禪和道的哲學以及禪的美學本身還是很有共鳴的。

评分

茶,是人們私心崇拜純淨優雅,所使用的托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