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艺术理论 物质文化 Anthropology 方法论 历史 文化研究
发表于2025-02-03
The Shape of Tim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When it was first released in 1962, "The Shape of Time" presented a radically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rt history. Drawing upon new insights in fields such as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George Kubler replaced the notion of style as the basis for histories of art with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sequence and continuous change across time. Kubler's classic work is now made available in a freshly designed edition.
新版 此书过于牛逼 未来学
评分the arguably timeless mine of inspirations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art theory. The crucial is its language not being contaminated by French literature theories, likely pre-Foucault-Derrida art history writing in English world.
评分用非常理性、近乎科学的角度看待艺术史规律,其中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已经艺术本身对人类价值的探讨很有意思
评分1-33
评分Kubler和Kuhn的书竟是同一年出版的(1962年)…Kubler的prime objects&replicas加上solution&problem简直能和kuhn的normal science/revolutionary theory还有阿甘本paradigm的part-whole,general-particular遥相呼应了。不过Kuhn是想方设法区分art和science,Kubler却是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art 和science(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最有意思的确实要属他对actuality,Series的开放性,人同时对熟悉的事物和未知的渴望(以及由此产生的连续性和不断的重复)的论述,最bold的评论还是结尾处,未来和过去的关系几乎(或者已经)是决定论式的了…没击中我
方闻的《心印》(Images of Mind)、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的《被遗忘的真迹》以及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几本书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通点——影响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先后引用到了George Kubler的这本The Shape of Time。在1963年出版伊始...
评分方闻的《心印》(Images of Mind)、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的《被遗忘的真迹》以及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几本书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通点——影响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先后引用到了George Kubler的这本The Shape of Time。在1963年出版伊始...
评分Kubler的《时间的形状》(the Shape of Time)写就于1962年病中。1960年代的艺术史在象征学和形态学的两极中摇摆。审美是形式还是意义,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题或许时至今日还未能解决。Kubler绝对不是要抛弃意义去做一个绝对的形式主义者。康德审美理论中没有目的的目的性...
评分方闻的《心印》(Images of Mind)、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的《被遗忘的真迹》以及巫鸿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几本书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共通点——影响程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先后引用到了George Kubler的这本The Shape of Time。在1963年出版伊始...
评分Kubler的《时间的形状》(the Shape of Time)写就于1962年病中。1960年代的艺术史在象征学和形态学的两极中摇摆。审美是形式还是意义,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题或许时至今日还未能解决。Kubler绝对不是要抛弃意义去做一个绝对的形式主义者。康德审美理论中没有目的的目的性...
The Shape of Tim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