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源于作者2003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举办的专题讲座,随后将讲座的内容整理成了这本书。从内容上说,本书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中的复古倾向问题所做的专题讨论。
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县。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在北京长大。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古插队7年。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做殷周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1983年-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中国方术、中国古代文明史、海外汉学、古代兵法等。
李零在香港中文大学做客座教授期间写的一本小书,谈得是中国的复古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复古高潮,第一次是王莽时期,第二次是宋代,第三次即是现在。王莽时复的是周礼,而且是书中的周礼,实物方面,建造了明堂辟雍,铸造了各类仿古钱币,尽管折腾了没多久就挂了,...
评分1、商周到汉仿古 1)故宫太和殿前的铜嘉量,是模仿王莽嘉量;北海琼岛上的仙人承露盘,也是按想象汉朝复古。 2)汉代墓葬前的石刻,大多模仿当时宫中的铜制品,特别是异国情调的东西,如翁仲是表现胡装的人像,石兽也主要是表现异国朝贡的珍禽异兽。 3)商代晚期妇好墓...
评分1、商周到汉仿古 1)故宫太和殿前的铜嘉量,是模仿王莽嘉量;北海琼岛上的仙人承露盘,也是按想象汉朝复古。 2)汉代墓葬前的石刻,大多模仿当时宫中的铜制品,特别是异国情调的东西,如翁仲是表现胡装的人像,石兽也主要是表现异国朝贡的珍禽异兽。 3)商代晚期妇好墓...
评分李零在香港中文大学做客座教授期间写的一本小书,谈得是中国的复古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复古高潮,第一次是王莽时期,第二次是宋代,第三次即是现在。王莽时复的是周礼,而且是书中的周礼,实物方面,建造了明堂辟雍,铸造了各类仿古钱币,尽管折腾了没多久就挂了,...
原来包山的双联漆杯就是“爵”
评分毕竟收获了新知,毕竟还是大片不懂,可毕竟就是能愉快地读完,然毕竟不敢胡乱点星,毕竟大片大于新知,毕竟以后还要去读。
评分1、艺术史上的仿古与复古如同时装潮流演变一样,是一种间歇性发作的审美趣味的风潮;2、任何复古艺术的审美标准都埋藏着仿制者无法逾越的历史局限,于是必然通过想象实现“一定基础上的胡来”,而想象总是带来对古代的漫画;3、和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历史细节的刻意强调不同,普通人往往采取漫不经心、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4、复古艺术说到底,它毕竟还是艺术。
评分最近很久没有闲下来好好读书了。随便翻起了一本旧有的没读的书,翻着倒是很轻松。详实的注解不作深究倒可以一略而过,而感兴趣的倒是赵宋之时酝酿的那股复古之风。偶然间想起大晟乐府,治礼作乐,都是那当子的事啊。
评分这两天太累了,读本闲书消遣一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