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代表作。它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统,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整体史印象。它将传统叙述方式与特写结合,容纳了经常被严肃历史学家忽略的各种奇特事物和思想,成为近年来深具价值和说服力的欧洲通史作品。
《欧洲史:帝国时代(约33 0—1493)》讲述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世纪的中心主题,是将基督教重新组织成一种新的帝国制度:第一步是查理曼加冕,最后一步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自称沙皇。而这种新制度的基础,与维京人、马扎尔人、蒙古人等周边民族的活动密不可分。随着新民族的加入,基督教共同体不断扩大,这个共同体的内部则酝酿着分裂与衰败。到中世纪晚期,人们认识到基督教会已如疾病缠身,但对于如何医治它却束手无策,黑死病被当成上帝对基督教世界的罪恶的惩罚。不过,黑暗的社会里已蕴藏着变化与革新的倾向,可以说,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人是生于灾患的婴儿……
诺曼·戴维斯(NormanDavies)
英国历史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员,伦敦大学学院荣休教授,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荣誉教授,知名中东欧史专家。著有《欧洲史》《消失的王国》《上帝的游乐场:波兰史》《另一片天空下》等17部著作,作品被翻译成波兰文、德文 、法文等十几种文字。因其对历史研究的贡献,戴维斯获得了英国圣米迦勒及圣乔治三等勋章,波兰国家勋章、白鹰勋章。
早年的成长岁月塑造了戴维斯终生的欧洲视野。1958年,19岁的戴维斯和几个毕业生从故乡兰开夏郡启程,开车穿行欧陆,到达伊斯兰布尔。青年时期的戴维斯求学生涯遍及英、法、意、波等欧洲国家。与多数学者不同,在开启学术事业之前,戴维斯做了四年的中小学教师,这段经历为他简单而清晰的叙述风格奠定了基础。此后,他在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系统出版关于中东欧和欧洲历史的著作,并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广受欢迎。从学术岗位退休后,戴维斯继续旅行、写作、演讲,不断获得世界各地的荣誉。
《欧洲史 帝国时代》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族群融合 在这一辑中,作者讲述帝国时代,先从罗马帝国的衰败时期开始。 作者说野蛮人的入侵是罗马帝国衰弱的最显著的征兆。那个时候的野蛮人,指的是高卢以北的地区,那里还是一片蛮荒,按照罗马人的观点,生活着三大蛮族,分别为:日耳曼...
评分中世纪的主要标志是全副武装在马上的骑士、被桎梏在领主土地上的农奴和修道院中祈祷的修士。——诺曼·戴维斯 在美剧《蛮族的崛起》中,罗马军团征战世界的各个地方都受到了非罗马公民(蛮族)的凶狠抵抗。 410年罗马皇帝拒绝了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在帝国内定居的要求,之后...
评分这是诺曼·戴维斯《欧洲史》的第二部分,讲述的年代范围约是公元330年到1493年期间欧洲大陆上的事情。但它不仅仅是对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阐述,也是对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史的评论。可以说,这本书并不是将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历史作品,而是一种努力发掘真实的、关于欧洲的观念...
太专业的感觉。不太清楚作者写这段历史的总体思路,标题也看不懂,不适合初学者。但我呢还是挺喜欢被作者的专业性碾压的感觉,迷迷糊糊的看完了,哈哈。
评分翻译质量确实有些高开低走,关于宗教的叙述比较琐碎,适合在对基本史实有了解的基础上阅读。作者的强项是东欧史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对波兰、乌克兰、俄罗斯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舒服。
评分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与帝国密不可分,它既代表着欧洲人民的希望,又体现了欧洲人民的绝望。战争与统一是欧洲内无数国家的奋斗目标,帝国时代就是围绕着基督教与帝国间征服与被征服的战争史。
评分22. 可真所谓 知识盲区外是更多的知识盲区啊!微信阅读显示5天 12小时的阅读 但我想 加上延伸搜索的时间 至少是25小时起步 中世纪的历史啊 有趣且混乱 王朝/家族的存在、冲突,神圣罗马和教皇之间的爱恨情仇都尤其有意思 只能说终于马马虎虎了解、梳理了个大概 还有更多细节等着探索。又,不得不感叹 所有(所有!)观点都有其时代的独特性和局限性 所以抛开时空(历史、地理)又从何谈论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其他(所有)?虽然晚得离谱 但非常感恩的是 得以在正式踏入大学 系统学习社科前有机会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嗯,继续!
评分和国内教科书以政治史为主轴不同,这本书虽然也是编年体,但花了大篇幅写宗教、经济、社会、艺术等内容。若以国内教材的方法来阅读,需要不停跳着看,但这部分内容写得又很简略,很多事件一笔带过,对初学者不够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