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从前的中国》是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康浩研究中国历史的代表作。竹内康浩以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家族为研究切入点,关注普通百姓的民生,通过个体与家族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重新描绘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通民生层面(而非帝王将相)的生活百态和社会运行的历史。
如果将人类在各个时间点和空间点中做出的选择,用因果论进行连接,历史就会形成一幅脉络图。竹内康浩以古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为观察视角,试图连接这些历史因果点,勾勒一幅从前中国人的生活画卷。这幅画卷中,人是有“私”和“公”维度的社会属性的,而这两个属性交织错杂、妙趣横生,从秦始皇到溥仪,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两千年。
在新时代的社会中,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完美?怎样才能平安度过一生?需要如何思考?需要如何出世?作者认为这些疑问在古代中国史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和启发。
竹内康浩
中国史专家,在东京大学东洋史专业博士课程学习,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代表作『「生き方」の中国史:中華の民の生存原理』(中译本书名《从前的中国》)。
宋刚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日中口述历史研究会理事,出版专著《中日近代文学比较研究》,译著《宫泽贤治童话集》等18部,发表CSSCI期刊等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等各类学术出版项目十余项。
初见此书以为是讲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结果翻开书页,看到的是一本博览古籍事典,想要议古论今,解答“现代人如何平安圆满度一生”这个宏大问题的书。 那么作者做到了吗?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并没有。论文导师告诉我们,写论文题目不要起得太大是有道理的。 我们来具体看看作...
评分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原。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一些时间点,在此时发...
评分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原。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一些时间点,在此时发...
评分初见此书以为是讲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结果翻开书页,看到的是一本博览古籍事典,想要议古论今,解答“现代人如何平安圆满度一生”这个宏大问题的书。 那么作者做到了吗?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并没有。论文导师告诉我们,写论文题目不要起得太大是有道理的。 我们来具体看看作...
评分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原。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 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史称“蜀汉”。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一些时间点,在此时发...
以为是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想到完全聚焦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一些人人都知晓的官吏制度,很浅显很无趣
评分2022年NO.8 作者引用材料基本上是其他日本汉学家的著作,所以说这是一本由日本人写给日本大众介绍中国古代生活以及生存观念的书了。身为中国普通读者从“他者”视角看起来又别有一番趣味,被我们当作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由系统之外看起来却会自有一点古怪且不合理之处吧?而且很多知其然的地方,在这本书里终于“知其所以然”了,是读书的收获了。 至于在书的终章,作者由古人的政治理念引申出现代日本人如何思考作为普通人生存下去和公权力对私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被过度影响等等有点稍微牵强了吧?但是作者说一个时代的经典是顺应当时时代而写出来,不是能随时随地适合现代社会的这个观点我深表同意。
评分本书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作者的出发点是,人应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在这一问题下,去研究中国的历史,揭示了“私”和“公”两个领域里人们的处世态度和原则。历史本身不会对当下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当下。
评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家庭观/孝道是如何受到生命本源的影响的。引用了很多普通人的资料,从而可以更好的看到以前的中国的社会历史。
评分本书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作者的出发点是,人应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在这一问题下,去研究中国的历史,揭示了“私”和“公”两个领域里人们的处世态度和原则。历史本身不会对当下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历史,如何理解当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