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玛格丽特》魔王撒旦假扮外国教授沃兰德,率随从走访1930年代的莫斯科,遇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和青年诗人伊凡。他们不信鬼神,沃兰德逐一反驳,并预言了柏辽兹当天的死亡。伊凡目睹柏辽兹被电车辗死。怀疑沃兰德是外国特务,紧追不舍,却被关入精神病院。伊凡在病院中认识了大师,只有这位大师相信伊凡的奇遇。大师是个不知名作家,美丽的已婚妇人玛格丽特认识大师后,觉悟丰富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生命意义。她崇拜他的才华,称他为大师。
大师写过一本关于彼拉多审判耶稣的小说,受到批判,被称为“敌人”、“宗教狂”,大师惊恐万分,烧毁手稿,进了精神病院。大师失踪后,玛格丽特着急地到处寻找,遇见撒旦的随从,得到回春脂,恢复青春,而且裸体飞上城市高空,经历许多奇事,终于救出大师。
撒旦决定将大师和玛格丽特带走。次日当太阳升起时,莫斯科陷没在一片火焰中,他们飞翔离开……
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著名作家、剧作家。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个教授家庭。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任乡村医生,国内战争时期曾被白卫军征召为军医。1921年他辗转来到莫斯科,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
布尔加科夫最初作品主要是小品文、特写和其他短篇作品,揭露并讽刺不良社会现象,以幽默和辛辣的文风著称,如短篇小说《魔障》、中篇小说《不祥的蛋》《狗心》和长篇小说《白军》等,在文坛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也引起争论。从1927年起,他的作品实际上已经被禁止发表。
1928年,布尔加科夫开始写他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但在1930年当他得知自己作品被禁以后,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手稿销毁。1930年,在斯大林的亲自干预下,布尔加科夫被莫斯科艺术剧院录用为助理导演,并重新开始写作《大师与玛格丽特》,至1936年基本写完。三稿完成于1937年。他继续修改作品,直到1940年死于肾硬化前四周。
1966年,《大师与玛格丽特》在布尔加科夫去世26年之后经删节、改动后首次在苏联出版。1969年小说完整俄文版在法兰克福出版,从此走向世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大师与玛格丽特,从小说的篇幅来看,倒不如说是撒旦与玛格丽特。生死、宽恕、宗教、爱情、责任。。。。。。整部小说要说的东西如此之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某个主题,似乎相当不容易。尽管如此,看到作者的题目,不能不让人感到某种疑惑:既然是《大师与玛格丽特》,为何第一部...
评分这部小说的手法很奇特,有现实中的人,有魔鬼,有历史中的人。他们在小说中相互交织,魔鬼可以来人间,人可以在天上飞可以参加撒旦的宴会,人可以丑陋无比,魔鬼可以淘气可爱。小说中又包含小说,让人眼花缭乱。小说有三条线索: 1.魔王沃兰德造访莫斯科并且观察这个莫斯科社...
评分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读《大师与玛格丽特》 □任晓雯 一 1930年的苏联。肃反、骚乱、饥荒……空气中弥漫着不安。被视为国家英雄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寓所开枪自杀。一个文学的肃杀时代到来了。 该年3月28日,小说家布尔加科夫给斯大林写信,希望得到莫斯科艺术剧院...
评分我想,布尔加科夫在烧毁《大师与玛格丽特》手稿时的心情,应该和小说中大师烧毁倾注他全部心血和热情却不允许被出版的小说手稿时的心情一样,绝望、恐惧、暴躁、无奈又疯狂。不同的是,大师住进了疯人院,而布尔加科夫选择了重写《大师与玛格丽特》(又名《撒旦狂舞》)...
评分大师与玛格丽特,从小说的篇幅来看,倒不如说是撒旦与玛格丽特。生死、宽恕、宗教、爱情、责任。。。。。。整部小说要说的东西如此之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某个主题,似乎相当不容易。尽管如此,看到作者的题目,不能不让人感到某种疑惑:既然是《大师与玛格丽特》,为何第一部...
俄国小说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永远记不清那几个主角谁是谁= =+名字太长是不道德的啊!米布尔加科夫同志!
评分读这本书,就像经历了一段光怪陆离的历程。读者的视角也随着沃兰德一行人漂浮在天上,冷眼注视着莫斯科的芸芸众生。最后,布尔加科夫试图指出一个方向,可以让有内心信仰的人找到永恒的宁静之所。而在现实中,他使自己在写作中获得了圆满。那条通往永恒的月光之路,实在可遇而不可求。
评分宗教式结局
评分我想我需要再读一遍。
评分同为共产党国家,看到文中很多讽刺性的描述觉得很亲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