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玛格丽特》魔王撒旦假扮外国教授沃兰德,率随从走访1930年代的莫斯科,遇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和青年诗人伊凡。他们不信鬼神,沃兰德逐一反驳,并预言了柏辽兹当天的死亡。伊凡目睹柏辽兹被电车辗死。怀疑沃兰德是外国特务,紧追不舍,却被关入精神病院。伊凡在病院中认识了大师,只有这位大师相信伊凡的奇遇。大师是个不知名作家,美丽的已婚妇人玛格丽特认识大师后,觉悟丰富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生命意义。她崇拜他的才华,称他为大师。
大师写过一本关于彼拉多审判耶稣的小说,受到批判,被称为“敌人”、“宗教狂”,大师惊恐万分,烧毁手稿,进了精神病院。大师失踪后,玛格丽特着急地到处寻找,遇见撒旦的随从,得到回春脂,恢复青春,而且裸体飞上城市高空,经历许多奇事,终于救出大师。
撒旦决定将大师和玛格丽特带走。次日当太阳升起时,莫斯科陷没在一片火焰中,他们飞翔离开……
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著名作家、剧作家。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个教授家庭。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任乡村医生,国内战争时期曾被白卫军征召为军医。1921年他辗转来到莫斯科,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
布尔加科夫最初作品主要是小品文、特写和其他短篇作品,揭露并讽刺不良社会现象,以幽默和辛辣的文风著称,如短篇小说《魔障》、中篇小说《不祥的蛋》《狗心》和长篇小说《白军》等,在文坛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也引起争论。从1927年起,他的作品实际上已经被禁止发表。
1928年,布尔加科夫开始写他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但在1930年当他得知自己作品被禁以后,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手稿销毁。1930年,在斯大林的亲自干预下,布尔加科夫被莫斯科艺术剧院录用为助理导演,并重新开始写作《大师与玛格丽特》,至1936年基本写完。三稿完成于1937年。他继续修改作品,直到1940年死于肾硬化前四周。
1966年,《大师与玛格丽特》在布尔加科夫去世26年之后经删节、改动后首次在苏联出版。1969年小说完整俄文版在法兰克福出版,从此走向世界,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永世之作,不能毁弃 ——谈《大师和玛格丽特》 西门媚/文 (首发于腾讯·大家专栏) 很难相信《大师与玛格丽特》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小说呈现出复杂先锋的叙事结构,情节设置重重叠叠,现实与魔幻交相辉映。就算放在当代作品中,它都仍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伟大杰作。 ...
评分准确的赋格 ——读《大师与玛格丽特》 曹疏影 “黑沉沉的天空便和这雪的海洋混成了一片……” ——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天才的巴赫“不准”欺骗了“准确”,并开始重塑他人的耳朵。 早年的布尔加科夫同样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但很快,《白卫军》帮...
评分《大师与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昨夜一直看到凌晨两点,加今天上午继续埋头,酣畅淋漓地读完了它。 读者这样持久而强烈的兴趣证实了作者的技巧。文本中嵌套文本,故事中嵌套故事……挑战了读者对于叙事线索的接受能力。撒旦折腾莫斯科的故事以及耶路撒冷彼...
评分我想,布尔加科夫在烧毁《大师与玛格丽特》手稿时的心情,应该和小说中大师烧毁倾注他全部心血和热情却不允许被出版的小说手稿时的心情一样,绝望、恐惧、暴躁、无奈又疯狂。不同的是,大师住进了疯人院,而布尔加科夫选择了重写《大师与玛格丽特》(又名《撒旦狂舞》)...
评分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读《大师与玛格丽特》 □任晓雯 一 1930年的苏联。肃反、骚乱、饥荒……空气中弥漫着不安。被视为国家英雄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寓所开枪自杀。一个文学的肃杀时代到来了。 该年3月28日,小说家布尔加科夫给斯大林写信,希望得到莫斯科艺术剧院...
撒旦沃兰德大闹莫斯科,怯懦而逃避的大师重新找回爱人玛格丽特,原谅了书中因怯懦而处死耶稣的比拉多总督,也为自己找到了安宁.撒旦与其说是恶魔,不如说是揭穿时代和环境虚伪恶劣的人. 语言和描写并无太大出彩之处,作者不断控制和干涉叙事也使得很生硬.
评分俄国小说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永远记不清那几个主角谁是谁= =+名字太长是不道德的啊!米布尔加科夫同志!
评分默默的这本我也快看完了。跟百年孤独有点像,但纯荒诞,略邪恶,非常幽默。还差两章没看我不禁觉得写这么撒旦玩弄人类到底要说什么呢?除了读起来非常痛快什么也没有。不知道结尾会不会特别失落或者特别惊喜。五星推荐的好书。
评分沃兰德,你还记得当年布罗肯峰的小魔女吗?(这书真的百读不厌)
评分宗教式结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