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古阿拉伯的萨桑王国,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每天夜里给国王山努亚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在这“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流传了差不多一千零一年后(也许实际年头比一千零一长很多),一个印度穆斯林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在身体一天一天干裂、生命即将告终的境况下,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故事,一个和“一千零一”有关的故事。他说:“有这么多的故事要讲,太多了,这么多的生命、事件、奇迹、地方、谣传交织在一起,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件和尘世间常见的东西紧密地混杂在一起!”不过他必须加紧工作,要比山鲁佐德快。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富家少年阿达姆阿齐兹,有个硕大的鼻子,他的朋友说:“你简直可以把你这个鼻子架在水上过河了。”这个长着大鼻子的医生,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却伴随着故事的始终。他的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也有一个大鼻子;这个也有大鼻子的外孙子就是这个讲故事的人。
他的故事,是关于一千零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一千零一个孩子出生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的午夜前后。这一千零一个孩子或多或少具有某种魔力,有的相貌平平却能让人不顾一切爱上自己,有的天生就具有泰戈尔一样的诗才,有的漂亮得真能亮瞎别人的眼,有的能在水中随意变性,有的能够从地球上任何可以反射的表面自如进出,有的能随意使身体变大或者缩小,有的说话能对别人造成肉体的伤害,有的能吃金属……这些午夜出生的孩子,由大鼻子娃娃萨里姆组织,在他的大脑里进行过一次次的午夜聚会……这些带着魔力的午夜之子,“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历史播下的种子”,伴随着新生的国家,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了毁灭。
诞生在午夜整点、魔力最强大的大鼻子萨里姆见证了这一悲剧。故事的结尾,身体面临分崩离析的大鼻子萨里姆,幽幽说道:“是的,他们会把我踩在脚底下,人群走过去,一个两个三个,一起有四亿五百零六个人,把我踩成了无声无息的尘埃,就像时候一到,他们也会踩在我的儿子(其实不是我生的)、以及我儿子的儿子(其实不是他生的)、还有我孙子的儿子(其实也不是他生的)身上,直到第一千零一代,直到一千零一个午夜给予他们可怕的本事,一千零一个孩子死去,因为午夜之子既要成为他们的时代的主人又要成为其牺牲品,他们要摈弃隐私,被成千上万个群众的消灭一切的旋涡所吸收,他们既不能安宁地活着也不能平静地死去,这一切正是午夜之子的特权以及对他们的诅咒。”
萨曼•鲁西迪(1947— ),英国著名作家。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在英国接受教育。一九七五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之后他的一系列作品深入探讨了历史和哲学问题,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
鲁西迪目前共出版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 集三部,另有两部儿童作品、一部回忆录及十余部非小说作品。代表作《午夜之子》《羞耻》《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小丑萨利玛》《她脚下的土地》《佛罗伦萨的神女》等。
如果要推选一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文坛上最引起轰动的作家,那么,肯定非英国的萨曼·鲁西迪莫属了。 萨曼·鲁西迪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是当今英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 。三十余年来,他佳作迭出,共出版了十部...
评分 评分英籍印裔小说家萨尔曼•拉什迪,与V.S奈保尔和石黑一雄并称“英国移民文学三剑客”。他1981年出版的长篇《午夜之子》(此为台湾译名,大陆刘凯芳教授译作《午夜的孩子》,但因政治和宗教因素,未被批准出版。网上有电子版本。),使他一举成名,得以与加西亚•马尔克斯、...
评分如果要推选一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文坛上最引起轰动的作家,那么,肯定非英国的萨曼·鲁西迪莫属了。 萨曼·鲁西迪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是当今英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 。三十余年来,他佳作迭出,共出版了十部...
《撒旦诗篇》作者第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作者以如椽之笔,以一个糅杂了幻想与现实的人物或真或假的回忆,窜连起印巴分治的历史,并以其坚定的回忆意志,强烈抵抗政治暴行对民间记忆的涂抹。在整个的叙述中,次大陆的神奇与传统,以其绵长照耀了短浅的“现代”历史,而借着这种神话性,小说完全超越了混乱、残暴的政治,这是鲁西迪的野心的实现。琐碎的叙述风格,嫁接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想象刺激,产生了一种催眠般的魔力,但一点无碍表达作者对世事的慈悲与眷恋。小说的最高创造力,体现在雨林中三个巴基斯坦士兵跟随着变成“佛陀”的叙事者漫游的段落,那种超越现实之上创造出来的“现实”,是最高水平的现实,也是最高水平的神话!
评分实在很难评价……但鉴于作者的特殊性,收了再说!翻阅一遍,装帧和内容都说得过去。“他们既不能安宁地活着也不能平静地死去,这一切正是午夜之子的特权以及对他们的诅咒。”——《午夜之子》结尾一句如是说。看看燕山社能不能从此书靠谱起来……
评分单从文字方面来说足够出色,有《百年孤独》的影子,格局很大,通过主人公视角把印巴冲突的各种动乱和变革囊括其中,带之以魔幻色彩,读起来斑斓炫目同时不乏气势,不过细节方面的掌控有待商榷,有些能力完全没有展现出来,当然这个有历史条件限制的原因。涉及宗教和历史事件之多让人读起来有些晦涩,尤其是《古兰经》的引用和印度神话的隐喻让翻译显得也不那么流畅,对伊斯兰教有了解的话可能融入感会更强烈一些,总之题材很好,也是个好故事,但节奏并不像译者说得那样,跨越有些大,稍不留神就会绊住重复一下之前的内容。
评分本书时隔十年,中文译本终于能出版了!早已看过前2/3中文版,后1/3抱字典啃的英文。如痴如醉级别的,布克奖二十年最佳。所以我考虑下要不要买全本电子版吧。。。
评分译笔减一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