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权力

海洋与权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安德鲁·兰伯特
出品人:博集天卷·读行者
页数:384
译者:龚昊
出版时间:2021-4-1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726004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海洋战略
  • 海洋政治
  • 地缘政治
  • 海军力量
  • 海洋资源
  • 国际关系
  • 海洋安全
  • 海洋历史
  • 蓝色经济
  • 海洋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荣获了2018年吉尔德·勒曼军事历史奖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全球海洋史领域知名学者、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兰伯特的核心著作。

这本有着“大思考”意义的作品,讲述了海权国家曾经的辉煌时代与未来的方向,探索古往今来中等国家如何有意识地打造以海洋为核心的特色,深度剖析海陆文明的根本冲突与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

在这书中,作者着眼于五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海权国家: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英国,探讨其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海权文化如何使得它们获得了超越自身疆域规模的成功,成为盛极一时的“海洋霸主”。但当陆权与海权的冲突日益鲜明,全球格局因之发生剧变之时,“海洋”的地位开始被重新思考和定义,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安德鲁·兰伯特(Andrew Lambert),英国历史学家,伦敦国王学院劳顿教席(为纪念知名的世界海军史学家约翰·劳顿教授创建)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海洋研究学会安德森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海军史及海陆地理框架下的文明史,著有《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War at Sea in the Age of Sail)等书。

目录信息

前言
导言 作为文化的海权
第一章 创造海权身份
第二章 构建海权:雅典、民主制和帝国
第三章 烧掉迦太基舰队
第四章 贸易、战争和仪式:威尼斯的海权国家
第五章 “我们为了巨大的利益开拓海洋”:荷兰的海权国家
第六章 海洋国家与海外帝国:一个角度问题
第七章 大陆国家的海军
第八章 英国:最后的海权
第九章 今天的海权
结论
附录 作为文化的海权:概念的备忘录
【各方赞誉】
本书通过一条引人入胜的地缘政治时间线呈现了“一种观念的历史,以及它跨越时间的传播”……(书中有)许多富有争议性的见解……赫尔曼·麦尔维尔把海洋称作“被水覆盖的那部分世界”,本书对长期存在于这部分世界里的机会和风险做了个绝妙的概述。
——威廉·安东尼·海,《华尔街日报》
令人叹服……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加里·安德森,《华盛顿时报》
在本书中,兰伯特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布匿战争、威尼斯人与荷兰的海外帝国,以及英国与欧洲的陆上霸主(包括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时期的德国等)之间一再发生的战争做了发人深省、富有洞见的分析,完美地融入了这个宏大的主题。
——《亚洲书评》
兰伯特无疑是当今最具有洞察力的海军历史学家。他涉猎广泛,对他的主题十分敏感。然而,这是一本十分严肃的书……在未来几十年里,它将成为大学中的标准教科书……我认为这本书令人钦佩。
——杰拉德·德根,《泰晤士报》
他的书完全符合我们所有的评判标准,即独创性,出色的研究,绝佳的文笔和出色的可读性。其他三本入围图书都是军事历史领域的优秀作品,但兰伯特这本我们认为是最好的。
——安德鲁·罗伯特教授,吉尔德·莱尔曼军事历史奖评委会主席
这是一部关于海权与制海权思想极好的、急需的、长视角的历史叙事。它展示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布匿战争史这些古典遗产是如何在500年间影响国际政治的修辞学、语法、隐喻和图像学的。这本书文笔优美,结构合理,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海权与制海权的讨论,这场讨论重要且富有争议性。
——理查德·哈尔丁,《现代海军史》作者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海权国家不断激起专制大陆军事政权的仇恨和恐惧,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海军力量或船只,而是因为它们的政治结构对其他那些包容性较差的政府形式的合法性构成了重大挑战。当海权广泛宣传其政治体制的优越性时,它们的目的主要是确保内部的凝聚力,对那种嘲笑它们商业价值观、懦弱和...  

评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治学系系主任李筠老师有一段话或许能说明海洋文明冲突的本质。 海权远不只是海洋的军事控制权,甚至也不只是面向海洋的国家战略,而是一种国家的活法,甚至是一种文明的样态。它里面包含着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各方面融汇贯通的一整套生存逻辑。虽...  

评分

关于“海权”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李翼。 在一般印象,古代中国除了郑和下西洋之外,就很少有到海上冒险的经历,而三保那几次虽然航程挺远,但也不是为了去征服什么地方,开辟新的疆土,而好象只是为了和左邻右国发展交流下感情,显示一下大明神威,当然还有寻找建文帝一说。因为...  

评分

海权国家不断激起专制大陆军事政权的仇恨和恐惧,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海军力量或船只,而是因为它们的政治结构对其他那些包容性较差的政府形式的合法性构成了重大挑战。当海权广泛宣传其政治体制的优越性时,它们的目的主要是确保内部的凝聚力,对那种嘲笑它们商业价值观、懦弱和...  

评分

关于“海权”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在一般印象,古代中国除了郑和下西洋之外,就很少有到海上冒险的经历,而三保那几次虽然航程挺远,但也不是为了去征服什么地方,开辟新的疆土,而好象只是为了和左邻右国发展交流下感情,显示一下大明神威,当然还有寻找建文帝一说。因为明朝和历...  

用户评价

评分

以欧洲为中心、从文化/身份角度写作的海权史,仍持海陆对立的观念。关于文化/身份性海权与战略性海权的划分颇有启发,是对马汉以来战略性海权史的补充。

评分

虽然是一段历史,但现实关切跃然纸面,海权和制海权的区分贯穿全书,海洋国家如何兴起又走入没落被大陆国家强大资源加持下的制海权击败,是全书主线。伴随这一过程的也是殖民活动得兴起到消失,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从开采和种植园走向新型的策略。

评分

英国人对英国果然还是滤镜很深呢 扯什么自由民主 英荷战争说得好像是被迫打的一样???? 最后一章对当代海权的发展 尤其是对美俄中海上力量的看法 无法苟同…… 但总体写得还行 毕竟作者旨在把自己所述海权和马汉的制海权区分开来

评分

以欧洲为中心、从文化/身份角度写作的海权史,仍持海陆对立的观念。关于文化/身份性海权与战略性海权的划分颇有启发,是对马汉以来战略性海权史的补充。

评分

作者试图从五个先后曾是海权国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和英国中找出它们独有的特点,从中跟读者一并了解为何这五个例子努力想成为海权国家。大抵是因为海上贸易规模扩大和发展条件受约束,它们才想进一步扩张陆地范围。承认海权身份本身就是清晰了解力量太弱小,还有承认自身不对称的优势(海上条件与地理位置的局限)。它们最初都是为了谋求贸易发展。后来的野望或是保护本土利益,让它们崛起。然而,它们自身逐渐壮大,引来了普世君主国的恐惧(怀疑自己地位和利益受威胁)。迦太基或是这里最温和被动的。它却被认定如同新鲜的无花果一样跟罗马距离贴近(威胁到罗马利益)。是否像罗得斯那样摆低姿态保持中立就不会被侵扰?然而那样海上贸易往来就无法步步繁荣兴旺。从它们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后来人(读者)能做的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