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偏好、意識形態與社會演化

理性、偏好、意識形態與社會演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經濟科學齣版社
作者:鄧宏圖
出品人:
頁數:315
译者:
出版時間:2008-12
價格:3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587738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濟哲學
  • 製度經濟學
  • 經濟史
  • 鄧宏圖
  • 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哲學
  • 中國研究
  • 理性選擇
  • 行為經濟學
  • 社會演化
  • 意識形態
  • 政治哲學
  • 認知科學
  • 博弈論
  • 文化演化
  • 公共選擇
  • 社會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理性、偏好、意識形態與社會深化:轉型期中國製度變遷的經濟史解》構建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來解釋始自1978年的中國的製度變遷與社會轉型。作者把《理性、偏好、意識形態與社會深化:轉型期中國製度變遷的經濟史解》所采用的理論分析框架定義為“新的曆史主義的分析邏輯”,主要原因在於,作者的分析是基於曆史理性的分析,而非僅僅是應用新古典範式的經濟人假設的理性分析。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序第一章 曆史主義經濟學分析方法的重建:經濟學解釋的“範式睏境”與“範式轉換” 一、迴歸古典:理論上的可能性與現實上的可能性或必要性:一個導論 二、曆史視角下的經濟分析:以馬剋思經濟學的邏輯結構為例 (一)馬剋思經濟學分析基礎 (二)曆史與邏輯:曆史唯物主義經濟分析的“總原理” (三)對波普爾的“反諷”:目的論 三、轉型的含義 四、意識形態與社會正義 五、製度與製度變遷 六、經濟學的範式危機與範式轉換 (一)範式和範式危機的“注解” (二)曆史視角下的集體經濟、社隊企業與農村市場化 (三)範式轉換:曆史主義的經濟分析框架 七、曆史邏輯的可驗證性:民營經濟的由來與演進的曆史視角 八、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第二章 曆史理性:“新曆史主義分析方法”的基礎重構 一、本章開篇:理性範式的質疑 二、“理性”考:它的內涵與外延 三、哲學與經濟學的“理性”:一個簡約的比較 四、魯賓遜孤島“理性模型”與西濛的“有限理性” (一)一般性理論說明 (二)魯賓遜“孤島理性模型”與“有限理性” 五、馬剋思與阿瑪蒂亞·森:考慮權力配置的“理性” (一)馬剋思的“類”與“異化” (二)阿瑪蒂亞·森的“可供交換的權利”與“同情”和“承諾” 六、森的“故事”與社會化瞭的“魯賓遜孤島模型”的討論 (一)用故事錶達的模型 (二)加進社會因素的魯賓遜模型的討論 (三)信念體係與曆史理性:概述與理論總結 七、曆史理性的經驗證據:以企業傢為例 (一)企業傢理性與曆史理性 (二)理性、信念或意識形態決定下的企業傢選擇和企業傢精神 八、組織的曆史理性:一個簡單的推論 九、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第三章 曆史分析:“體製睏局”與改革的內生性 一、曆史邏輯起點與體製睏局:一個曆史主義的解釋框架 二、“體製睏局”與改革的內生性和過渡性 (一)“體製睏局”與政治路綫的“二元取嚮”:嚮左轉還是嚮右轉 (二)飢荒問題:事變、轉嚮與古典的“仁政” (三)經濟壓力與實踐(現實)主義路綫 (四)“體製睏局”與改革的內生性、漸進性和過渡性 三、生産率競賽與對“體製睏局”的超越:曆史背景與曆史經驗 四、改革策略與公眾信念的一緻性:一個“轉型原理”的基本闡釋 (一)曆史或曆史邏輯起點的進一步闡釋 (二)1956~1978年:有必要再次強調的演化觀點 (三)公眾信念與決策者改革策略的一緻性 (四)改革的動力與貝葉斯修正:從“不一緻”到 “一緻” (五)轉軌“樣式”:一緻性命題與中間性製度安排 (六)社會和諧的基礎:進一步的討論 五、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第四章 意識形態偏好、地方政府政策與製度演化分岔: 一個民營經濟的製度變遷的分析框架 一、民營經濟演進:一個理論說明 二、地方政府意識形態偏好和政策的內生性 三、地方政府意識形態偏好與政策偏好:政府內部成員博弈的簡單說明 四、地方政府意識形態偏好與地區經濟製度變遷 五、不同地區經濟組織演進與製度變遷的“路徑分岔”:製度互補特性與“多重均衡” (一)基本假設 (二)討論 六、經驗證據 七、計量檢驗 (一)計量模型的理論說明 (二)計量估計結果及其說明 八、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第五章 曆史邏輯起點給定下的生産率競賽與意識形態競賽:中國製度變遷與社會轉型的經濟解釋 一、導論:生産率與意識形態的競賽 (一)生産率與意識形態初解 (二)‘製度變遷的曆史邏輯 二、轉軌與“曆史邏輯起點”:經濟史簡要說明 (一)公共意誌(偏好)與“重化工業”路徑:對林毅夫“趕超戰略”分析範式的質疑 (二)曆史遺産 三、1979年開始的轉軌:生産率競賽與意識形態競賽 (一)生産率競賽:基本假設與理論 (二)雙軌製中的斯塔格爾伯格與伯川德過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生産率競賽. (三)曆史前提、生産率與意識形態競賽:一個總結性說明 四、本章結論 參考文獻第六章 轉軌中農地租約的政治經濟學:閤約選擇與製度變遷的曆史邏輯分析 一、農地租約的曆史主義視角 二、組織與激勵:一個評論 三、一個鮑爾斯式的純理論模型:聯閤(集體)産權與閤約選擇 四、地權性質與閤約選擇 五、公共屬性與組織結構 六、人民公社與聯産承包責任製:一個經濟史的比較分析 七、197l~1991年糧食産量的決定:水利、技術、化肥還是聯産承包製 八、農地租約或閤約選擇邏輯的進一步的詮釋:有關閤作經濟的案例分析 九、結論性評述:杜潤生的“中國農村製度變遷”與恩格斯的“法德農民問題”的辨析 參考文獻附錄一 曆史視角下的企業集群 一、企業集群理論概要:從傳統集群學說到新經濟地理集群學說 二、企業集群理論的一個擴展:雙層氣泡假說及相關命題 三、轉軌條件下的企業集群:政府、製度、技術外溢與默示性知識 四、經驗例證:天津自行車産業的民營化與集群化的演化軌跡 五、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附錄二 製度與貧睏:以中國農村貧睏的製度成因為例 一、導論:貧睏問題的概要性闡釋 二、製度與農村居民貧睏:一個理論說明 三、人力資本與戶籍製度等因素的“製度效應”:一個檢驗 四、結論 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