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了解抑郁,老奶奶也能看懂的心理书——当代社会,抑郁症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抑郁”二字频繁出现。与此相伴的,是对这个词的滥用。抑郁到底是什么?抑郁者的心理世界是什么样的?抑郁症能治愈吗?
《我抑郁了吗:抑郁者自救指南》是资深心理咨询师为抑郁者写的自助读物。从抑郁者的内在感受,不同类型的抑郁,到抑郁的成因,再到如何行动,自救或助人,本书提供了一些新的理解抑郁症、理解自己的角度,帮助抑郁症者及抑郁型人格者改善内心状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认识抑郁,走出抑郁;也帮助读者减少对抑郁固有的成见和担忧,增进对抑郁问题的了解;同时启迪读者对生命、生活环境做更深入的思考。
于玲娜,浙江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高级组毕业。心理咨询师、督导师,日本东京映心堂心理创始人。业余从事小剧场表演多年。具有10余年心理咨询从业经历,超7000小时咨询经验。在抑郁、强迫、焦虑、恐惧、疑病以及躯体化问题、轻度人格问题、女性成长、创伤陪伴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心理写作者,长期撰写心理学科普文章,并开设知识付费课程“如何与人格障碍型家人相处”,广受欢迎。译有《母爱的羁绊》《为何母爱会伤人》《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从我个人的关注点来看,这本书的确是有良心的关于抑郁情绪的科普之作。 虽然有诸多可推荐之处,我推荐的最重要理由是,这本书为所谓“负面”情绪平反,指出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关照和穿越,才是抑郁的症结所在。 我们的传统中对情绪有正面负面之分,喜欢好消息,对坏消息闭口不谈...
评分关于抑郁症相关的相关阐述非常到位,网络和医学各种科普平台上的抑郁症相关信息量可能对我来说有些碎片化了,我存了这本书的电子版,时不时可以看一下。另外书中的这句--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和抑郁症患者有时候都会想毁灭这个世界,只不过前者以此为乐。后者以此为解脱。这个理...
评分抑郁患者的痛苦来自于无力感, 面对自己症状的无力感, 面对别人不理解的无力感, 还有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感, 这样的感觉让人绝望, 如同在一条漆黑的路上行走, 辨不清方向,内心恐惧。 这本书详细具体地分析了造成抑郁的原因, 书籍各章节从外部和内部分别解读, 用温柔的文...
评分后疫情时代,大众对于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相关议题的关注变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相关领域中的知识,甚至想要成为咨询师。 其中不乏受了市面上一些畅销书籍/爆款文章的过度影响而走偏来的人们。 此类畅销类书籍,通常会有这么几个特点: 从结果反推成因,过度概念化某个个人的经...
评分为最后一节加一星。我永远忘不了我妈当时的一句“你可不要把自杀当成要挟我的工具”。
评分花了六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一开始看到里面都是大白话还有些担心内容会不会太浅,后来发现作者确实在用大白话讲出了很有洞见的理解和建议,真的太棒了,像做了一场深度对话。真的很棒的地方在于作者把常见的心理活动细节都写出来,我全部中枪,之前会觉得这些想法都在印证着自己有问题,所以也没和任何人说过,既有羞耻感又有自恋。这种对于自己的理解就已经很有效果了,后面给出的建议也很不错。值得多读几遍。
评分读完心里有种放下的感觉 其实反思自己,导致抑郁的原因有很多,也反反复复持续好几年了,不可能就让一本书就治愈了。有些事情还要慢慢地做,但这本书能做的,已经足够了
评分虽然我从抑郁状态基本走出来了,但也不时会担心自己再次陷入。这本书挺好的,也让我更深入理解了自己曾经抑郁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抑郁倾向,周围也不乏抑郁的人,希望这类书可以被更多人看到,让大家对抑郁症有更多的理解。
评分虽然我从抑郁状态基本走出来了,但也不时会担心自己再次陷入。这本书挺好的,也让我更深入理解了自己曾经抑郁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抑郁倾向,周围也不乏抑郁的人,希望这类书可以被更多人看到,让大家对抑郁症有更多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