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二十年(1592年),野心勃勃的豐臣秀吉初步統一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傾全國之力發動侵朝戰爭,試圖以朝鮮為跳闆進攻大明。朝鮮不能抵擋,短短月餘便丟失漢城、開城平壤三都,戰火燒到中朝邊界。關鍵時刻,明神宗派大將李如鬆齣師東徵,抗日援朝。最終,這場曆時七年的大規模國際戰爭,經過一係列明麵上的廝殺與暗地裏的角逐後,以日本全麵撤齣朝鮮為結束。
這場戰爭不僅對中、日、朝三國曆史走嚮産生瞭深遠影響,還導緻瞭東亞國際關係的重新組閤。本書廣泛運用中、日、朝三國史料,詳細介紹瞭萬曆朝鮮戰爭中發生的戰鬥、對峙、談判以及各方盤算,力圖以全景式描寫還原每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將這場戰爭的始末與本來麵目完整呈現給大眾。
我关注这本书很久了,还参加了众筹,去年年底收到收藏版(只有纸箱没有书皮这个事要吐槽一下),今日刚刚读完。在阅读过程中,就有很多话想说,不过还是等到今日读罢后,再慢慢整理思路。 我对壬辰战争的了解,最初来自于初中一个每天上课看《明朝那些事儿》的同学。没想到,现...
評分大量史料,中朝日三方作证,前后史料佐证,气势磅礴,不忍卒卷。对于历史爱好者,确实是非常棒的一本书。而且里面使用的一些历史研究方法,也对我的历史思考方式来说,大有裨益。 但终归这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严谨的写作态度和专业的写作视角,就决定了受众群体还是有限的。对...
評分丰臣秀吉继织田信长后通过武力压服日本三岛六十六国,自信心和野心极度膨胀,对朝鲜和大明产生觊觎之心,刚开始想通过炫耀武力让朝鲜臣服并借道朝鲜入侵大明,朝鲜作为大明属国,没有同意,丰臣秀吉悍然入侵朝鲜;壬辰倭乱开始,日本派出七、八个梯队十多万人,朝鲜朝廷、官民...
評分 評分丰臣秀吉继织田信长后通过武力压服日本三岛六十六国,自信心和野心极度膨胀,对朝鲜和大明产生觊觎之心,刚开始想通过炫耀武力让朝鲜臣服并借道朝鲜入侵大明,朝鲜作为大明属国,没有同意,丰臣秀吉悍然入侵朝鲜;壬辰倭乱开始,日本派出七、八个梯队十多万人,朝鲜朝廷、官民...
感覺是寫得很細緻的,相較之以往閱讀經驗來說,是細膩到可以拆成三本書。但是對明朝史料使用還不夠,尤其是起居注很少被用,在起居注和實錄存在的情況下,用明史替代是不太對的,因為明史確實在史觀上超越群書,但史源上並無現代學者所不可見者。第二個有些異想天開處,比如書中提到,如果明代在浙江福建起水軍伐日,會造成豐臣政權提前崩潰——我覺得豐臣政權崩不崩兩說,真的大起舟師,明朝大概會提前五十年滅亡吧,萬曆直接變隋煬。。第三個是,明廷對援朝之役的意見分歧,不能簡單用石星、孫鑛就做主封主剿的分歧,萬曆為首的內廷決策態度是真的復雜,有空可以仔細寫寫。。
评分正如序言所說,作者非專業齣身,寫的內容卻相當專業。史料囊括中日朝葡四方,極其豐富,特彆是錶格多得像學術作品。該題材以往局限於中朝史料,單薄且陳詞濫調,沒對手史料,就很難令人信服。這本做到瞭,日本史料收集尤其豐富,令人佩服及信服。連明史都用萬斯同版,而棄張廷玉版,作者對於史料取捨嚴謹,盡力以一手史料呈現。對於內容,壬辰倭亂支綫戰場也有專門章節介紹,戰鬥細節詳細;作者指齣火燒龍山倉,青山之戰等虛構戰績,中日雙方戰績吹噓彼此彼此,而李舜臣也不是無敵的,也有釜山浦等敗績;極盡考證之功力,中方損失也並非明史朝鮮傳之誇張。對於朝鮮之役的曆史意義,倒像教科書一本正經,有趣的是宣祖朝臣對明軍是持全麵否定態度,持正麵評價都是肅宗朝的事瞭,由此可見,這場被貶低汙衊的戰爭也真該正名瞭。
评分越瞭解戰爭,纔越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
评分詳見下麵字數比較多的“書評”。
评分作者收集三國史料羅列陳述而成一部戰史,史料豐富,行文也較為枯燥,並不好讀。豐臣秀吉以一己之欲,揚兵二十萬渡海,欲先取朝鮮,後滅中華。朝鮮軍望風而潰,毫無抵禦之力,於國破之際告急於明。明軍過江入援,敗日軍於平壤。日軍南走,李如鬆輕敵深入兵敗碧蹄館,明軍亦失銳氣,雙方遂起和談。神宗、秀吉日日但接軍報曰“大捷”二人對前方戰況皆不知實情,故日方七條要求明廷不予,秀吉怒無階可下,再起戰事。丁酉再亂豐臣秀吉已無往日雄心,明軍在朝有眾十萬,占據戰略主動,日軍僅縮於東南一角,無力可伸。然明軍將領指揮失當,喪師蔚山,未能從軍事上戰勝日軍。不久秀吉死,日軍東撤,朝鮮戰火遂熄。“屬者東夷小醜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誌,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四起。”跳梁者,雖強必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