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她擅长文学、语言学、拉丁文、希腊文以及古代历史,并于1933年18岁时遇见荣格后,即追随他直到他1961年逝世。其间,她不仅将跟随荣格所学到的概念与方法运用于童话分析中,也为人做心理分析,累计分析了65,000个梦。
冯·法兰兹博士一生致力于发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成立“苏黎士荣格学院”,并四处讲学不辍,常受邀到各地授课,内容集结成书,涉及童话、梦、神话学、积极想象、共时性等主题,有多达20余部作品,著作常以大量实际经验与案例,佐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述。
译者简介:
黄璧惠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教育心理学博士,主修发展心理学。曾任“中央研究院”欧美所博士后研究、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师资培育中心助理教授、台北科技大学通讯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译有《踏上心灵幽径》《英雄之旅》《童话中的女性:如何走出心灵困境?》
本书出自荣格派童话分析大师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不惑之年的讲座集结。
当时她已浸淫分析心理学超过20年,经手过无数童话与梦境。且看她以睿智的洞察,解析映照在童话与人生间,彼此呼应的真相。
阅读童话就像潜入女人曲折的一生,无论是学会打破常规相信直觉、练就看清事情真相的功夫,还是遭遇困境并认识自己缺陷的一面,以及适时放手让过往逝去等等,都是启蒙之路不可缺少的情节。读懂其中的奥秘,足以超越日复一日的琐碎,成为全新的自己。
女人们,你们的偶像,多大年纪? 朋友们,说出你最喜欢的男明星,是谁呢? 刘昊然,肖战,易烊千玺,王一博,王俊凯,王源,蔡徐坤,罗云熙,吴磊,李易峰,杨洋,邓伦,丁禹兮,郭麒麟,秦霄贤…… 是不是大部分都是这些年轻的“男孩儿”们? 令我感到有些惊讶的是,我想了这...
评分01 童话故事和童话绘本是大多数人童年印象中很重要的一块,为童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像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里面有许多经典的故事,陪伴很多人走过了童年喜欢听故事的阶段。 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故事,看起来是故事...
评分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在解析集体无意识的时候,曾专门解读过童话。他为此写过一篇解读童话的长文“童话中的精神现象学”,作为他对一种显性的集体无意识“精神”原型的解读文本。 荣格是如何看待童话、如何解读分析童话以及如何在童话中展现其精神现象学,成为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焦点...
评分 评分以荣格的精神分析法,透过童话解析女性的意识与集体潜意识。这样的解读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们对男权社会、西方宗教、神话系统的理解与认同之上的,其肯定了个体绝对比例的善会生成对自我的冲损,但在对现代女性的认知上带有一定的落后。
评分有些部分有点玄幻的感觉
评分很妙的一本书,开头一两章几乎放弃,靠“还是要读一些不一样的书啦”支撑下去,过了这个阶段开始有意思。 可是,毕竟是荣格派,总在“鬼扯”和“厉害”之间反复横跳。很多新东西,新视角,虽然作者有她的局限,比如多次强调有些事就该女性做,有些特质只能男性有。 需要再读两遍。
评分以“童话是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为前提,而开始拆解童话中的各种元素情节,这一分析方法没有考虑童话本身在时代中流变,可能有心理因素,也可能有文化因素,还可能一些元素/道具可能因发音或记录误传等演变成如今模样,纯心理分析不够有说服力,有点像立一个靶子。而且,本书副标题是“如何走出心灵困境“,这一方面涉及篇幅略少,而且中途引入一些非西方文化(比如印度*教还有中国庄子等),略为发散了,考虑到是演讲整理而成可以理解但不能说很合适。当然其中一些论断比如“女性角色‘进入躲入森林’情节,理解为一种自我疗愈的隐喻”,“巫婆们通常有漂亮的女儿,而女儿们的性格仍旧像她们的母亲”等等还是有启发的。
评分以荣格的精神分析法,透过童话解析女性的意识与集体潜意识。这样的解读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们对男权社会、西方宗教、神话系统的理解与认同之上的,其肯定了个体绝对比例的善会生成对自我的冲损,但在对现代女性的认知上带有一定的落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