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何處是

家園何處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賡武
出品人:
页数:236
译者:林纹沛
出版时间:2020-9
价格:USD 27.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882371989
丛书系列:王賡武回憶錄系列
图书标签:
  • 家庭
  • 漂泊
  • 战争
  • 回忆
  • 身份认同
  • 文化冲突
  • 难民
  • 生存
  • 寻找
  • 归属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外华人史学大家王赓武在年近九旬之际写下自己「长年半游牧生涯」的故事。他的人生以殖民时代的东南亚为起点,历经殖民、战争、动乱、革命,大半生在三大洲间迁徙,构成二十世纪的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流浪史。

回忆录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回望王赓武充满不确定性和转折的少年经历,这段岁月对他影响至深,成为他治学和人生的底色。

王赓武1930 年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因日军入侵东南亚,他不得不辍学,数年间在街头游荡,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学会广东话、马来语、客家话、闽南语,并对殖民地错综复杂的「华人性」有了最初的领会。凭藉奇迹般的机缘,他在日本战败前夕重拾学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却亲身见证父母谆谆教导的那个故园中国终归于幻灭。然而,青年王赓武对「家园何处是」的困惑与不安在此际渐渐抚平。站在儿时经历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继续述说他们在情感和知性上的探索旅程。

~~~~~~~

「王赓武是一位在马来西亚、中国、英国、澳洲和新加坡广受赞誉的伟大的中国历史学家。本书是他的自传,讲述了他的童年和在中国内外辗转求学的生涯,动人、亲切而又谦逊。」

—傅高义(Ezra Vogel,哈佛大学Henry Ford II社会科学荣休讲座教授)

「作为中国研究和东南亚华人研究的老前辈,王赓武以最亲切的方式书写了他在英属马来亚和中国的早年回忆。这种生命的起点有可能让他过漂泊不定的混乱生活,但他却航向了更恢宏的世界。」

—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杜克大学Oscar Tang讲座教授)

作者简介

王赓武,1930年生,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广泛涉猎东南亚史、海洋史、中国近现代史、海外华人史等领域的研究,著作等身。历任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院长、澳洲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主任、香港大学校长。自港大荣休后长居新加坡,对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及东亚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等机构有推进之功。

2020年,王赓武获颁第四届「唐奖· 汉学奖」,及新加坡「殊功勋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

译者林纹沛,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历史学系硕士,现为专职译者。译有《从彼山到此山》、《一九一九,日本与中国:杜威夫妇的远东家书》(合译)等书。

目录信息

敍說緣起 vii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從泗水到怡保 3
從綠城開啟的世界 13
中國的滋味 25
帝國終結、另闢天地 35
母親的回憶 41
第二部 學習漫遊
戰火延燒至馬來亞 59
小城男孩 65
另一種學習 75
新規則 87
準備回家 95
母親的戰時回憶 101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家族 113
抵達南京 125
和父母同住的五個月 133
安頓下來讀書的日子 141
我的老師 149
向朋友學習 163
母親回到怡保 173
第四部 怡保
改變方向 183
重新開始 193
索 引 19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边陲的华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华人身份?我刚到坡时,也对此有深深的疑惑。一方面,坡所呈现的中华文化,并不是中国教科书上所教导的“正统”中国文化,而是有强烈的福建、广东特色的地方民俗,例如供奉大伯公、妈祖,买新房要滚凤梨以求“旺来”,七月认真地过鬼节,春节时只说“...  

评分

《何处是家园》,王赓武,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一位海外华侨的个人历史记录。民族的认同感在他的那一代交错乱叠,不禁感叹,他自己到底属于哪国人哪里人?乱世风云里,父母逃生马来亚,自小出生于马来亚,学中文学英文学客家话学粤语学马来语,等等。期间短暂回南京读大学一年...

评分

在聊《家园何处是》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概念。二战重建过程中爆发出强烈的民主主义情绪,欧亚非三大洲都进行过规模浩大的强制人口迁移(或民族战争)。在纳粹倒台后完成纳粹未完之使命。 二战轴心国为方便统治占领地,给各国人民展现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战争的残酷同时...  

评分

为何讲述? 2018年,海外华人研究中国历史最富成果、同年出生的两位学者余英时和王赓武先生都出版了回忆录。余先生因为在学界的巨大影响力,再加上回忆录为中文著作,出版后洛阳纸贵,台北的书店一度脱销。王赓武在新加坡出版的英文回忆录《此处非故里》(Home Is Not Here),...  

评分

边陲的华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华人身份?我刚到坡时,也对此有深深的疑惑。一方面,坡所呈现的中华文化,并不是中国教科书上所教导的“正统”中国文化,而是有强烈的福建、广东特色的地方民俗,例如供奉大伯公、妈祖,买新房要滚凤梨以求“旺来”,七月认真地过鬼节,春节时只说“...  

用户评价

评分

与预期不同,书的叙述极淡,最“强硬”的句子恐怕是英文标题Home is Not Here,整体而言平和有力,不知是否为史家特色。初读罢略感失望,甚至有些不屑于“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风格。但几天之内却又反复想起、思索书中人事,方知余味悠长隽永。

评分

生逢乱世,王赓武和他的家人真的算是很幸运了……

评分

一百年漂泊+巨流河+大江大海

评分

“在我的成长时期,心目中的家园就是中国,我的父母来自那里,我们最终也要回到那里去。我记得自己只要碰到和中国相关的事物就升起混合无奈、愤怒而不服气的情绪,这种情绪常年郁积心中。父母在我十六岁时真的带我回去了。然而父亲热爱的中国熬不过上个世纪的种种苦难,即将在经受革命的洗礼之后变得物是人非。我重新打算未来,在从小被灌输的责任感和传承使命,与让心灵自由开放的渴望之间权衡。我和试图现代化的古老文明短暂相遇,却不是这个新中国想要的中国人。我只知自己拥有父母的爱,父母送给我此生最珍贵的财富:学习的动力。我想要交新朋友,希望不论注定前往何方,都能赢得信任尊重。我在马来生活将近十七年,在中国度过十八个月,但有时感觉我对两边的关心平分秋色。直到多年之后,我才终于体会两者并不冲突,双方的共存对我变得自然而然。”

评分

唏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