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楚辞》指导专家兼访谈嘉宾
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志啸通解《楚辞》
讲述《楚辞》的文化背景、艺术与情感,以及诗人屈原与作品
十堂名师文学课,展现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辞赋之宗——楚辞
跨越千年时光的魅力
内容简介:
楚辞以其浪漫诡谲之形态,在中国诗歌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屈原所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作品正是楚辞的核心。屈原与楚辞,两者乃密不可分、紧紧相依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复旦大学先秦文学教授、楚辞研究专家徐志啸从楚辞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楚地文化、楚辞的代表人物研究、楚辞的代表作品研究等十个方面,对楚辞进行了通解。并站在更广泛的视角上,将其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作品加以横向比较,引领读者打开视野,探究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与世界文学脉络的关联与特性。每一篇章,均为一堂精彩绝伦、意蕴绵长的大师文学课。
徐志啸(1948—),复旦大学历史系77本科生,复旦大学中文系79研究生,北京大学中文系86博士生。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双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甘肃省首届特聘飞天学者、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已出版学术专著及论文集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曾应邀赴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及日本东京大学等讲学或作学术演讲。
《楚辞》的主要代表作者是屈原,从汉代开始,研究屈原和注释《楚辞》的作品就已然很多,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观点,甚至对立,对屈原的评价也就各有褒贬。 可能大多数人熟知屈原是因为端午节,各地至今都有端午划龙舟食粽的民俗活动来纪念屈原。然后对于《楚辞》,除去专业人...
评分了解屈原,了解楚辞,从《楚辞十讲》开始。
评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楚辞》曾是多少人珍藏于心的至理名言,经典的自是经典,值得我们仔细的品读,用心去感受经典文学的千年魅力。
评分解除了一些疑惑…比如屈原的爱国,原来是恋乡。
评分对楚辞的入门介绍。 楚地风物,楚文化,屈原其人,在古往今来国际诗坛上的地位,对屈原作品的粗浅介绍,艺术风格,宋玉作品,楚辞对后世的影响。 引用楚辞文本中有几个小错误: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不是何山考之。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最后一个字是下不是行。 纷酝宜修,姱而不丑兮——是丑不是喜。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是喜不是丑。 胡适对楚辞的评价充分显示了此人的不学无术。
评分复旦中文系教授博导所著,关于楚辞的赏析课十堂。不是带逐句基本讲解那种,而是糅入历史文化背景,诗人身世时代,情感形象美学,释义争议等等更高广角度的比较关联补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