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家喻户晓的爆炸头姐姐、原《朝日新闻》编辑委员稻垣惠美子引发热烈反响之作
★ 单身,告别大公司,没孩子——五十岁的我,现在充满希望
★ 我的目标是建立“没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我,五十岁,无夫,无子,无业。
一点也不年轻了,每天都感受到“衰老”这件事,
即使如此,我还是决定离开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公司,
离开庞大的组织,放弃高薪、社会地位和退休金,
重新以一个人的身份,
思考所谓的“生活”是什么?“在公司工作”又是什么?
而这一切,就从我突发奇想地烫了一个非洲爆炸头始——
于是,我真的辞职了。那么,结果如何呢?为了请读者朋友们继续往下读,在此我只说一句话,那就是“出乎意料,我能行(难道不是吗)”。
《五十岁,我辞职了》描述了作者稻垣惠美子将五十岁作为人生转折点,辞职后开始新的人生旅程的前后经过,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稻垣惠美子从没有怀疑过“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的黄金方程式,她大学毕业后便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丰厚的退休金,但她在四十岁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五十岁的时候辞职”的想法。
萌生这一想法后,她开始重新思考“金钱”“工作”与人生的关系,最终在五十岁的时候,稻垣女士在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脱离公司体制之后,稻垣女士得以以一个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与工作,开始尝试每月只花200日元电费的节电生活,反思“公司型社会”的日本对个体带来的限制、“黑心员工所建立的日本”等等她以前没有注意到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实。
因为辞职,站在公司、甚至是国家机构的对立面,稻垣女士看到了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事情。“公司型社会”的日本、泡沫经济后日本公司的挣扎、趋于欺诈化的消费经济、老年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种种不便、存在不需要金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吗……每一点都引发了她的思考。
本书加上前言、后记共有八个章节,循序渐进地讲述了自己从生出辞职的念头到辞职后的日常生活,稻垣惠美子的写作励志又充满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又深省。
稻垣惠美子(1965— )
稻垣惠美子,1965年出生于爱知县。一桥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历任大阪总社社会部、《周刊朝日》编辑部的社论委员及编辑委员等,2016年1月辞职。在朝日新闻社与桥下彻的对立冲突中,作为大阪总社社会部编辑部主任担任总指挥,把事情的原委投稿到月刊Journalism上,使得该杂志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在朝日新闻社发生两大丑闻之后,立志要重新建立朝日的品牌,连续撰写了专栏文章。该专栏人气异常火爆,她接连参加各个电视节目。电视画面上播放出的非洲爆炸头形象与其职务之间的巨大差异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著作有:《想知道死亡的方式》(PARCO出版,1995年)、《开始于地震那天早晨》(朝日新闻社,1999年)、《非洲爆炸头记者作为记者所写的东西,正因为离职才能写的东西》(朝日新闻出版,2016年)、《寂寞的生活》(东洋经济新报社,2017年)、《不再需要食谱,拯救人生的最强大的餐桌》(Magazine House,2017年)、《不要食谱!爆炸头惠美子的四季餐桌》(Magazine House,2018年)、《人生处处有出路》(东洋经济新报社,2018年)。
《五十岁,我辞职了》,译文出的新书,刚好也符合自己最近的心境,马上四十了,要不要裸辞,放空一年呢? 最近突然想到了用辞职而不是离职,看上去只是一个字的不同,意义也有很大的不一样。 书读完了,不复杂,只是心境很多人都会有,敢于走出去的很少了,自己算不算勇敢者? ...
评分哈哈哈哈这本书看的真的好开心。 爆炸头女士的生活好璀璨,每天都在噼里啪啦发生着化学反应,今天试试没有电的生活,写下心得,不断改进,明天再去探索探索没有走过的山路,没有去过的寺庙。 最喜欢的观点是:真正的自由不是在于“有”,而是在于“没有”。没有一些东西,人如...
评分很好讀的小書,作為地鐵讀物也合適。幽默的文風和封面照片看上去的很搭,文字可以傳遞出作者樂觀積極的處事態度。不過可能是為了塑造輕巧的風格,有些輕描淡寫了,但後面探討日本「公司型社會」的部分很有啟發性(因為串連起了以前在一個課程裡學到的知識,對日本社會也更了解,這個非重點的部分成了我最喜歡的hhh)。對於如何看待「工作」,如何避免過多地被「公司型社會」裹挾,如何降低對公司的依賴度,也值得一看。anyway這個阿姨好酷。啊對,一看封面就讓我想起了《凪的新生活》,快樂!
评分很好讀的小書,作為地鐵讀物也合適。幽默的文風和封面照片看上去的很搭,文字可以傳遞出作者樂觀積極的處事態度。不過可能是為了塑造輕巧的風格,有些輕描淡寫了,但後面探討日本「公司型社會」的部分很有啟發性(因為串連起了以前在一個課程裡學到的知識,對日本社會也更了解,這個非重點的部分成了我最喜歡的hhh)。對於如何看待「工作」,如何避免過多地被「公司型社會」裹挾,如何降低對公司的依賴度,也值得一看。anyway這個阿姨好酷。啊對,一看封面就讓我想起了《凪的新生活》,快樂!
评分说实话没能读出几十年的媒体经验,文字缺乏力量且真的很啰嗦... 指出的问题确实是问题,但可以用更有条理的方式探讨,而不是遇到什么便匆忙抱怨什么。提出的方案也确实是方案,但比起“她竟然做到了”,似乎更像是“正因为无牵无挂才敢这么做”。独立是必要的,不是等到穷途末路,而是在一切决定之前都要对自己交代清楚,此为收获。
评分作为同样在中年以后从知名媒体国企离职的人,读起来真的有很多共鸣,可以说80%的感受和经历很接近,除了赚的肯定没这位多……内心的忐忑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真是一模一样的。
评分在书店读完了这么,虽然感觉有些句子读不通且絮絮叨叨,到有一份真诚。印象深刻的是在乌冬面县的直销点感受到了与超市区别,应有尽有的超市里是感受不到季节和期盼。在自然中会拥有劳作的惊喜和意外的感动。一个习惯流转在大城市的欲望里的人,在自然中寻找一种不够富有但依旧满足的生活方式。但到最后离职的繁复和残酷让她感受到了被社会抛弃和直面国家的处境。评价=金钱,是因为要在公司保留价值,与获取的工资对等,对自己的认知也转让成为别人的工具,这种日子机械而无谓。只会让人觉得一旦丧失被利用的价值就怀疑自我失去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