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項飚 社會學 人類學 談話錄 吳琦 社會 2020 單讀
发表于2025-02-12
把自己作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兩代學人,跨越北京、牛津、溫州、杭州、上海五地,曆時三年完成瞭這場談話。從項飆教授的個人經驗切入,追索一係列超越自我的問題,其中涉及對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知識共同體、全球化與民粹主義、人類學方法論等題目的思考。這本書提供瞭一份對話實錄,也給齣瞭一種審視問題、 思維操練的方法——在自我泛濫的潮流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創造性地建設身邊的小世界,在思想受睏的社會,如何迴答宏大的命題。
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1995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完成本科學習,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獵身”:世界信息産業和印度技術勞工》等。
吳琦,《單讀》主編,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下一次將是烈火》譯者。
長篇對話比媒體淺嘗即止的采訪有價值。
評分兩個非常真誠的人的相遇。
評分因為是一本談話錄,談論瞭許多問題,不免有散亂和不夠深刻的感覺,而且也更多是問答而非真正一來一往的談話,倒像是學者以不斷地思考和自我剖析來完成的某種意義上的的自傳。第一遍閱讀啓發最大的其實還是看到瞭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一種帶著批判性和距離感同時又不斷迫近真實的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可能。讀得時候其實不斷在想他們在交談時的場景動作神態語氣,以及他們如何在頭腦中將對話內容與個體經驗相互織就,來推動談話繼續嚮前,談話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值得觀察和描述的過程,或許這可能也是未來再次閱讀可以去試圖發現的東西。當然,裏麵很多對具體問題的觀點也激發瞭很多思考,感謝書中詳盡的腳注以及最後的著述目錄,提供瞭很好的未來閱讀指引。
評分期待裏麵的對話,希望57和項飚老師能在這睏境中給大眾以新的思考。
評分有一點點點失望
在项飙老师之前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人类学家比较有限。若要论及,应该算是《礼物的流动》的作者阎云翔老师和《弱者的武器》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又因为听过阎老师的讲座,近距离接触的缘故,觉得更有亲近之感。孤陋寡闻的缘故,对项飙老师最初的了解源于一系列相关的访谈视频...
評分 評分在项飙老师之前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人类学家比较有限。若要论及,应该算是《礼物的流动》的作者阎云翔老师和《弱者的武器》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又因为听过阎老师的讲座,近距离接触的缘故,觉得更有亲近之感。孤陋寡闻的缘故,对项飙老师最初的了解源于一系列相关的访谈视频...
評分任何写作都是一场对话,像阅读一样,永远不应该成为私人的。项飙和吴琦的交谈之所以精彩,源于他们都与世界有着深刻的对话,将对话形成文本,又唤醒了读者生命中已经沉睡的思想。这本由对话汇集成的小书,给人的惊喜在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言语叠加下的批判与评论,而是人面对...
評分把自己作為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