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思想傢和散文傢米歇爾•德•濛田(1533-1592),年輕時深受人文主義思想浸染,38歲時辭官迴到濛田城堡,在讀書、思考和寫作中度過瞭十年隱居生活,對身處其中的偏狹、非理性和充滿暴力的時代中的人性進行瞭冷靜地審視和思考,寫齣三捲本《隨筆集》,並因此被譽為歐洲近代散文之父。本書通過對濛田人生中的幾個不同階段的描述——接受教育、公共生活、十年隱居及之後的旅行等,刻畫瞭濛田這位“達觀寜靜和隱退到自我中的高手和導師”,一個在任何情境下都“竭力爭取內心自由的一位先驅戰士”的形象。
本書是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後一部傳記作品,是他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裏仍在從事的寫作工作之一。茨威格在寫作本書時所麵對的戰爭、暴力和專橫的意識形態,仿佛就是濛田一生所處時代的寫照;而濛田執著的自由意識、他始終保持的公正和明智,更使茨威格將其看成自己所有的精神楷模,以至他在《濛田》的初稿時,曾將本書命名為《感謝濛田》。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奧地利 作傢,齣身於富裕的猶太傢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遊曆世界各地,結識羅曼·曼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 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 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瞭高爾基。一九三四年遭納粹驅逐,先後流亡英國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滅中與妻子雙雙 。茨威格在詩歌、小說、戲劇和人物傳記寫作方麵均有過人的造詣,尤以小說和人物傳記見長。代錶作有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傳記《三大師》等。
“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人来说,最有裨益。只有在自己深感震撼的心灵中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用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
評分“为了能真正读懂蒙田,人不可以太年轻,不可以没有阅历,不可以没有种种失望。蒙田自由的和不受益惑的思考,对像我们这样一代被命运抛到如此动荡不安的世界中的人来说,最有裨益。只有在自己深感震撼的心灵中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时代的人——这个时代用战争、暴力和专横的意识...
評分读茨威格的蒙田 今天读茨威格的蒙田,书中说 蒙田知道他那个时代完全可能发生 古罗马的国王们统治下的 那些暴行。 这让我居然有几分窃喜。 让我想起十多年前 一次夜深时读王勃的《滕王阁序》 突然间的感动泪流。 今天,我意识到我有幸 亲眼看到他们所描述的暴行 正在发生。我...
評分有点小失望的传记随笔。茨对蒙田定义很好玩,称他是一个在乱世洪流中坚守自我的人,这勾起了我的兴趣。但一路读下来,我仅感受一个大师的思想图谱,并没有得到我期冀的启示。 蒙田出身不错,虽然祖上不是贵族,但努力的商人爷爷买下了一座城堡,让家族荣升为贵族。父亲深受文艺...
評分他的《随笔集》开创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新纪元,他的名句“我知道什么呢?”响彻数百年。有机会觅得此书,借斯蒂芬·茨威格的赞扬之口大致对蒙田这位16世纪备受瞩目的法国思想家有了点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浸染,尤其“内心中的自我”一说,见解之全面,陈述之真诚,...
“他從未把’我該怎樣生活?’轉變為’你應該這樣生活!’”“天下最瞭不起的事,是一個人明白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不是地位、血統的優越,也不是聰慧的優越使人高貴,而是一個人保持他自己的個性和過他自己的生活的成功程度使人高貴。”
评分直接看濛田隨筆更好些。
评分“他從未把’我該怎樣生活?’轉變為’你應該這樣生活!’”“天下最瞭不起的事,是一個人明白自己是怎樣一個人。不是地位、血統的優越,也不是聰慧的優越使人高貴,而是一個人保持他自己的個性和過他自己的生活的成功程度使人高貴。”
评分“天下最瞭不起的事,是一個人明白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濛田老師是活明白的人,茨威格老師懂濛田,卻沒有活成那個樣子,時也,命也。
评分中國人對濛田思想及的人生態度很親切吧。畢竟我們有源遠流長的隱士文化,有陶淵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