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师传》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19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家的心理学”著作。
看我书架就可以发现,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位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二位并列着茨威格、卡尔维诺、马洛伊·山多尔、马尔克斯、加缪,第三位伊恩·麦克尤恩、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毛姆、弗兰岑,哦更多的是没有拆过封的。 有意思的是,茨威格在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提到了西...
评分茨威格给巴尔扎克,狄更斯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茨威格在书中对三人都是赞叹有加。 茨威格形容巴尔扎克是“冷峻的观察者”,冷静观察社会用以构思人物形象,(当然,在书中后面的篇幅茨威格也给了狄更斯和陀氏类似的评价,认真观察生活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巴尔扎克...
评分 评分 评分今天本来打算读完茨威格的《三大师传》,现在看来完成不了了,这本书中蕴含的激情,带给我的感触让我来不及消化。他的小说是纤细敏感的,透视人物的内心,每一个心理活动,而这种同理心用到传记中,探索到每个作家人性深处的幽微渺远,细细将他们呈现出来,却迸发出让人痛哭的...
排比和比喻是每个人最先习得的两种修辞方法,我猜这种惯例是跨越国界的。但是能因为这种修辞而名留青史的,我猜只有茨威格。高度凝练的概括,酣畅淋漓的解说。一个巴尔扎克人物——拥有重新构造世界的激情力量,纸上的拿破仑;一个狄更斯形象——天才与传统之间挣扎着的多愁善感,童心的田园诗;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在苦难中与宗教并列着探索人性的本质内核,命运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评分他那个时代真的远去了
评分欲望缔造了这个世界。
评分歌德说你不能完结,这使你伟大。40页的巴尔扎克与35页的狄更斯各3.5分,130页的陀思妥耶夫斯基5分。巴尔扎克无非比拿破仑更征服一点世界的幸福。狄更斯这个人民群众跳梁小丑,我喜欢他,因为他的浅薄,也因为我和普鲁斯特从不读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学与哲学是茨威格的出发点,正如普鲁斯特的人性是毛姆的立足点。自我和上帝,憎恨与爱情,杀死幸福理性生活的超理性苦难,这就是文学的伟大与原始。上帝把你折磨了整整一辈子,你揪着魔鬼的领子责问道:“有一个上帝吗?还是没有?”魔鬼只是或真或假地煽风点火——“这个我不知道”。接着他朝你眨巴眨巴了眼睛。上帝不是本质,而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电压状态。陀思妥耶夫斯基即令在上帝面前也是个伟大的被开除出统一体的人。想起尼采好吗?前面说跟我走,后面说滚出去,人要统一,神要自戕
评分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部分,难道这书的翻译没有问题吗???几乎不能读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