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的陳嘉映,在臨近畢業之前的春天,用兩個月的時間遊曆瞭大半個中國。期間他寫下25封給親友的書信,後來編成瞭這部《旅行人信劄》。
沒有對塵世幸福的渴望,隻有對塵世幸福的欣賞;樂人之樂,而自己仍然抱定獻身於某項事業的決心。易初變道君子所鄙,雖然年華流逝,幾無所成,許多蠢動已經平息,而這種深心的衝動卻依然飽滿。這萬裏之遊,吃住最差的,欣賞最美的,孕育最高的。
——第11封信,發自肇慶天柱閣
當江風吹進舷窗,卻有一種憂鬱感;像什麼呢?像我們站在青春的邊緣,感覺到時間的離心力正在把人們拋齣去,拋齣動蕩、衝擊、炫目的人生中心,拋嚮安穩的常規生活。就是那種即將寂靜下來的惜彆之情吧。
——第25封信,發自滬青海航
陳嘉映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錢塘特聘教授。
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哲學·科學·常識》《說理》《簡明語言哲學》《何為良好生活》《走齣唯一真理觀》《感知·理知·自我認知》《希臘彆傳》等;譯有《存在與時間》《哲學研究》等。
四十三年前的1981年,刚刚结束文革后的春天,陈嘉映离开北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了两个月的环游中国的旅行。比起几年后保罗索鲁的中国铁公鸡之旅,刚刚改革开放、比普通中国人稍稍有钱一点,但仍然要排队买票挤硬座火车的陈家映显然更能让如今的读者意识到当时中国人的日常...
評分 評分我是最反旅行的人,反对亦反感,追求别样生活的热情和矛盾在旅行的过程中达到了高度统一,且处女座吹毛求疵的特质也在这种冲突中发挥到极致。一位好友,曾经一顶草帽、一把雨伞,仅着长袖+黑布鞋走南闯北,游历四方,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吾非鱼,当不知鱼之乐:吃得上热饭么?...
評分 評分既是傢信,難免絮叨,說是遊記,也少有風景描寫,更多的是沿途所遇所感,好多感悟讓人會心一笑,在我看來算是入木三分。
评分太喜歡瞭,火車硬座、難買的汽車票、長江和東海上的航船,八十年代的旅行的簡樸和美好令人嚮往,文字也是美妙至極
评分既是傢信,難免絮叨,說是遊記,也少有風景描寫,更多的是沿途所遇所感,好多感悟讓人會心一笑,在我看來算是入木三分。
评分精神和肉體的強健,羨慕
评分不錯的遊記,有觀察,有思考這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