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左翼新闻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前往东线战场,试图见证和报道那些宏伟壮大的战争场景,比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比如“俄国向柏林进攻”。然而现实是,里德完美错过了所有重要的战争,而是在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后方,开启了一场冒险之旅。他们 到达萨洛尼卡,然后缓慢向北进入塞尔维亚,在半毁的贝尔格莱德,他们遭到萨瓦河对岸 奥地利阵地的炮火袭击;他们参观了挤满死者和垂死者的 斑疹伤寒医院,骑马到达塞尔维亚北部的古切沃山顶,发现那里仍然堆满了去年战斗中腐烂的尸体;他们在崩溃的前线后方徘徊后,差点被当作德国间谍而被处决⋯⋯在7个月的战后之行中,里德与伙伴跨越希腊、塞尔维亚、俄罗斯、罗马尼亚、土耳其;在那里,巴尔干地区的分裂、矛盾和冲突尽显无遗,当权者的意志与民族的情感貌合神离,俄罗斯的大地上更是腐败横生。
里德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战争东线这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在种族、宗教、文化和地理上支离破碎的巴尔干。 他既不关心沙皇和苏丹之间的博弈,也不拘泥于一时的战役胜负,而是聚焦于同样被卷入这场冲突之中,却从未留下姓名的普通人,力图使读者看到战火中平凡的、鲜活的,但也最终被牺牲了的人和物。这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定格了1915年的东线战场,让读者们透过百年时光,亲身感受宏大历史场景之下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约翰·塞拉斯·里德,美国记者、诗人及共产主义者,生于俄勒冈州波特兰,毕业于哈佛大学,妻子是女权主义者路易丝·布莱恩特,里德曾参与一战,并任战地记者,随后经历墨西哥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著有《震撼世界的十天》,后创建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逝世于莫斯科,他是埋葬在克里姆林宫墙墓地的仅有的三名美国人之一。
这几年我一直专注于译事。本人最喜欢且沉浸感情最深的就是这本新鲜出版的《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虽然此书20余万字,体量并不大,却是我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本译作。 作者是上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左翼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John Silas Reed ),许多中国读者对这位美...
评分这几年我一直专注于译事。本人最喜欢且沉浸感情最深的就是这本新鲜出版的《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虽然此书20余万字,体量并不大,却是我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本译作。 作者是上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左翼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John Silas Reed ),许多中国读者对这位美...
评分这几年我一直专注于译事。本人最喜欢且沉浸感情最深的就是这本新鲜出版的《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虽然此书20余万字,体量并不大,却是我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本译作。 作者是上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左翼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John Silas Reed ),许多中国读者对这位美...
评分这几年我一直专注于译事。本人最喜欢且沉浸感情最深的就是这本新鲜出版的《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虽然此书20余万字,体量并不大,却是我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本译作。 作者是上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左翼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John Silas Reed ),许多中国读者对这位美...
评分这几年我一直专注于译事。本人最喜欢且沉浸感情最深的就是这本新鲜出版的《东线之战:1915年穿越巴尔干之旅》。虽然此书20余万字,体量并不大,却是我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本译作。 作者是上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左翼记者约翰·塞拉斯·里德(John Silas Reed ),许多中国读者对这位美...
生动,现场感很好。
评分生动,现场感很好。
评分生动,现场感很好。
评分首先,终于生了,恭喜金老师哎嘿!!!!其次,谁能借我一张里德的嘴嘎嘎嘎嘎嘎
评分里德文笔流畅优美,笔下展现出极强的画面感,是了解一战巴尔干以及俄国土耳其的难得的生动纪实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