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陈嘉映,在临近毕业之前的春天,用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期间他写下25封给亲友的书信,后来编成了这部《旅行人信札》。
没有对尘世幸福的渴望,只有对尘世幸福的欣赏;乐人之乐,而自己仍然抱定献身于某项事业的决心。易初变道君子所鄙,虽然年华流逝,几无所成,许多蠢动已经平息,而这种深心的冲动却依然饱满。这万里之游,吃住最差的,欣赏最美的,孕育最高的。
——第11封信,发自肇庆天柱阁
当江风吹进舷窗,却有一种忧郁感;像什么呢?像我们站在青春的边缘,感觉到时间的离心力正在把人们抛出去,抛出动荡、冲击、炫目的人生中心,抛向安稳的常规生活。就是那种即将寂静下来的惜别之情吧。
——第25封信,发自沪青海航
陈嘉映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希腊别传》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等。
一本由给友人在自己旅行中所见所感寄送的书信组合而成的书,由于本身就是书信的格式,很多时候作者都是有感而发,随性而写,尽兴而终,读来会有娓娓道来的述说之感。想看更多书评,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风花雪月的韶光”。 作者用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祖国的西南,华南,东南和...
评分一本由给友人在自己旅行中所见所感寄送的书信组合而成的书,由于本身就是书信的格式,很多时候作者都是有感而发,随性而写,尽兴而终,读来会有娓娓道来的述说之感。想看更多书评,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风花雪月的韶光”。 作者用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祖国的西南,华南,东南和...
评分 评分1.真的很爱看游记散文; 搞错了以为是陈映真、陈嘉上、吴念真那一类的台湾文化人游历大陆的散记, 没想到是本土哲学学者的“青年壮游”流水账。 2.很多处景点,引用柳宗元“永州八记”类的古文,要不是1981年没有智能手机可以随时查阅, 真以为是抄古人的文案向父母交差呢。“...
虽说是家信,确是实实在在的一本游记。从石家庄开始,到西北,西南,经过东南和东部,回到北京。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确是开阔了很多知识。
评分陈嘉映老师!原来你!二十多岁的时候!这么好玩儿!
评分是家书,也是旅行游记。跟随嘉映老师乘坐绿皮火车游历四方,看他将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想信笔挥洒。时而有家常絮语般的温热气息,时而又透着俏皮——“有知识的就该受欺负”。细腻描绘市井众生的生活褶皱,而那些思考在语言的灵动跳跃中,展现出澄澈与明朗。
评分81年的游记,我三十岁无此般见识和勇气
评分【与木木共读一本书NO.91】陈嘉映老师在《从感觉开始》、《走出唯一真理观》等书中提及个人生活时给人的感觉是:儒雅、通透、舒服。但《旅行人信札》给人的感觉是:以旅行期间写给家人的书信来说,即不见沿途的风情与各地的人情,又不见对异地分离的家人的思念。在写给妻子阿晖的家书中其说道:“文章之道,不过达意而已。事质平实,无须感慨万端;热情洋溢,不必巧弄含蓄。就我个人而言,只望得建安盛唐之万一,真率朴直,少弄花头,自然就有刚健在其中了。”给人感觉话虽没错,但说法有点儿端着。我怀疑年轻时的陈老师有路怒症,一路上遇到许多陌生人,多半时间都在挑对方的各种毛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