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的陈嘉映,在临近毕业之前的春天,用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期间他写下25封给亲友的书信,后来编成了这部《旅行人信札》。
没有对尘世幸福的渴望,只有对尘世幸福的欣赏;乐人之乐,而自己仍然抱定献身于某项事业的决心。易初变道君子所鄙,虽然年华流逝,几无所成,许多蠢动已经平息,而这种深心的冲动却依然饱满。这万里之游,吃住最差的,欣赏最美的,孕育最高的。
——第11封信,发自肇庆天柱阁
当江风吹进舷窗,却有一种忧郁感;像什么呢?像我们站在青春的边缘,感觉到时间的离心力正在把人们抛出去,抛出动荡、冲击、炫目的人生中心,抛向安稳的常规生活。就是那种即将寂静下来的惜别之情吧。
——第25封信,发自沪青海航
陈嘉映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观》《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希腊别传》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等。
每当在求学求职的简历或征婚寻友的自我介绍上看到个人兴趣爱好是“旅游”或“旅行”,我便默默在内心吐槽,您是想展现自己爱玩呢还是爱花钱呢,难道还觉得我们处在旅行需凭个人能力的80年代吗?从目前的居住地去往另一个地方数天或数十天,依着攻略拍照打卡,只是不用工作然后...
评分 评分在网络电台中,我听过本书几篇游记。作者虽为名教授,但其文其品,实非上流。 开篇第一封信,是作者写给其父母的,提笔即称“父母大人台鉴”。——呃,终究是文革中长大的人。 作者品评人物(个人群体,均屡涉及),颇多谬见;说蜀人不正派,尤见态度轻浮,用语刻薄。我虽非蜀...
评分在网络电台中,我听过本书几篇游记。作者虽为名教授,但其文其品,实非上流。 开篇第一封信,是作者写给其父母的,提笔即称“父母大人台鉴”。——呃,终究是文革中长大的人。 作者品评人物(个人群体,均屡涉及),颇多谬见;说蜀人不正派,尤见态度轻浮,用语刻薄。我虽非蜀...
精神和肉体的强健,羡慕
评分太喜欢了,火车硬座、难买的汽车票、长江和东海上的航船,八十年代的旅行的简朴和美好令人向往,文字也是美妙至极
评分想去峨眉山、乐山大佛
评分81年的游记,我三十岁无此般见识和勇气
评分第一次读到是2005年,二十年过去了,陈老师写这些信时29岁,现在都73了。这些文字在世间走过了几十年。我很喜欢这本书,为此开了一个新的系列叫光源,出一些对我如光源一般存在的书。《信札》也写到我的家乡,只是他走到时我还没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