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海外中国研究 柯律格 文化史 诗书画 历史学 英国
发表于2025-01-13
谁在看中国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谁在看中国画》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他认为,中国境内的观看者对“中国绘画”的演变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描绘观看绘画的场景的作品,他向读者介绍了观看者的理想类型: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在讨论中 国艺术观看者的变化时,柯律格强调,中国文化中意象的多样性,使我们无法明确概括出“中国绘画”的构成。探索艺术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使我们对“中国绘画”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变革产生新的认识。
--------------------------------------------
★从全球史看200余幅传世画作,中国画的观看之道。柯律格以纵贯500年、横跨东西洋的广博识见,从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五类观看者的理想类型出发,探讨不同观看者对“中国绘画”的形塑。他不打算为“中国绘画”下定义,正相反,他揭橥“中国绘画”在跨文化、跨国交流过程中内涵与实践方法的变动不居。
★士绅、女性的观看如何塑造中国画。对明代士绅来说,“中国绘画”不是一种艺术实践,而是观看、欣赏的文人雅好;是他们的观看创造了“中国绘画”,而不是画家。与士绅不同,十八世纪后,女性不仅观看、欣赏“中国绘画”,更创造“中国绘画”。
★帝王凝视下的“豪横风”。不同于士绅观看“中国绘画”的社会性集体雅好,帝王是“中国绘画”单独的观看者。帝王的凝视威严专横,他声称自己是“中国绘画”的创造者。此外,在中国艺术史话语中,绘画一旦被认定有西方风格,如郎世宁的作品,如广州的外销画,它们通常会在“中国绘画”的话语中销声匿迹。
★雅好变商品,商贾眼里的中国画。中外商业活动不仅将士绅阶层的“中国绘画”带入明、清商贾之家,带入日本、朝鲜、美国,以及欧洲诸国的市场,更将西方的新技术,以及西方绘画的理念、媒材、技法等带入“中国绘画”。
★浮夸危险的观看者:近代以来的中外民族主义者。晚清、民国动乱频仍,对于“中国绘画”,中外民族主义者成为虽赤诚创新,但浮夸危险的观看者。
★新中国新变化:人民创造的中国画。观看“中国绘画”,从未把你我包括在外,一部共有的“中国绘画”史。
--------------------------------------------
纵观长时期各种媒材的嬗变,《谁在看中国画》一再暴露意料之外的讽刺,打破人们对中国和欧洲艺术传统的轻率预设。通过这项创新工作,柯律格为全球艺术史设定了一个新标杆。
——包华石(密歇根大学中国艺术史荣休教授,两届20世纪前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得主)
以优雅热情的对话文风、清晰明确的论辩,本书探索“中国绘画”这一现代概念的生发演变。在本书中,柯律格匠心独具,将他渊博的学术造诣、对研究对象的精深识见,以及对艺术市场的历史和中国艺术收藏情况的把握熔于一炉。
——白瑞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艺术史荣休教授)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适用于绘画史所有领域的研究方法。以此,任何领域的艺术史学家都或许可以恢复无法言说的艺术史。
——裴珍妮(多伦多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他眼中的中国艺术史是世界性的领域,不是西方论述里的附属品,自然也不专属于中国。研究者若也将中国艺术史视为世界性的领域,则柯律格在本书所意识到的问题,自然难以回避。
——刘宇珍(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助理研究员)
作者:
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2007—2018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现为该校荣休教授。曾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自1994年起先后执教于萨 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译者:
梁霄,写作者,图书出版编辑,英语与法语译者。写作方向多为展览报道、评论与艺术家访谈。文章见于《周末画报》《艺术世界》《艺术新闻/中文版》《NYTimes Travel Magazine新视线》《鲤》等媒体,是artnet新闻中文网的撰稿人。
“中国”画如何成为“画”的一个(被忽视或贬低的)子类。柯律格的写作目标群体是西方,他的困惑与无奈也主要源于西方的主义与理论,但由于历史的割裂,深受西方影响的当代中国也仍然在探索模糊的自我指涉,因此他(们)的焦虑难免也部分成为我们的困惑。
评分最新费列文森中国研究奖的译作。柯律格从历代画作中的“画中画”(“元画”)出发,研究画作的包括了士绅 帝王 商贾 百姓们的各种观众群体。“中国绘画”这个概念本身包罗万象,但占据了当代主流的山水文人画却几乎垄断了这个名词,立体透视水彩等则视为西来的。这个概念的建构生成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和欧人所谓的“东方学”偏见是密不可分的。总之,中国绘画这个概念指什么,是决定于什么时期的什么观众正在看它。
评分柯律格的反思并不新鲜,狭隘地说,或可归于后殖民话语。他展开了一场诚恳的解构,这亦可应用于印度或非洲,但重要的是,对中国与中国绘画的独特性,柯律格也有着清晰的洞悉。而从观众的视角出发,无疑使论述更加精准锐利。 “中国绘画”不止一个艺术名词,更根源于政治,在百年前这一概念是无用的,而当全球化真正形成,我们与他者之间的分别也首次需要严格的标明。可交流互动从不停止,这一概念也正是在我们与他者间的双重形塑中产生了。一方面它被要求概念化与历史化——这一要求不止来自外界,一方面又在不断变动。这是一个困境,有定义就会有牺牲,一切是无解的。于是在最后柯律格也只能发出一声微弱的、以个案出发的倡导来为全书作结——他未曾回避这一点,因而造就了这本书的冷静与轻盈,而当他如此思考时,原本微弱的倡导也就充满了力量。
评分门外汉实在看不太懂
评分艺术史真是需要包容心的专业。
一·从文人到帝王:“文人画”之解体 在“士绅”一章,柯律格以杜堇的《十八学士图》引入传统的“琴、棋、书、画”雅集议题。不同于抚琴、作书,绘画作品在雅集中所扮演的角色常常与文人保持一定距离:它仅仅作为被观看而非制作的对象。柯律格在此反复强调明中叶鲜有文人以作画...
评分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什么是“中国画”?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中国和西方,“中国画”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012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艺廊举办的梅隆艺术讲座(A.W. Mellon Lectures in the Fine Arts)上,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荣休教授柯律格(Craig Clunas)试图通过...
评分 评分谁在看中国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