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认为,若用一句话概括中国文化之特殊精神,则在其偏重于道德精神之一端。无论中国第一部画论著作谢赫《画品》中谈到的“明劝戒,著升沉”,还是唐代最成熟的画史著作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所提的“成教化,助人伦”,都将图像的道德教化功能放在首位。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史中的这个重要领域并未得到广泛的梳理和讨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一至四章)考察了中国叙事画的早期状况,并回溯了其功能、传统以及形式风格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1世纪的演变。第二部分(五至八章)追溯文人审美兴起后,叙述性图画在精英视觉文化中持续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示了皇帝、官员、学士、普通人,如何通过对道德故事的不同描绘,来表达他们对政权合法性、公众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的关心。古代的楷模或反例,恰如一面镜子,揭示了潜藏于人事下的宇宙法则,而图像使得这些法则为世人所见。
孟久丽(Julia K. Murray)是美国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专家,197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1981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和考古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宋高宗与马和之毛诗图卷》。早年她曾先后在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和大都会艺术馆工作,后任教于威斯康星大学,现为威斯康星大学艺术史、东亚研究以及宗教研究荣休教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前面三章着力点似乎在叙事形式的发展上,接下去的基本就在讲叙事绘画的内容和社会公用了
评分读过英文原版,不知三联的译本如何。
评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导致我在看之前期待很高,读毕发现作者基本就是打着叙事画的旗号对中国美术史的框架做了一个大体的梳理,欠缺新意。值得一提的是英文版难度巨大,读到怀疑人生,于是才借了个中文版来看。
评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导致我在看之前期待很高,读毕发现作者基本就是打着叙事画的旗号对中国美术史的框架做了一个大体的梳理,欠缺新意。值得一提的是英文版难度巨大,读到怀疑人生,于是才借了个中文版来看。
评分有趣的话题,写得太浅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