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之风格

中国画之风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谢柏轲
出品人:
页数:176
译者:柴梦原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8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307717
丛书系列:培文·艺术史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书画
  • 谢柏轲
  • 艺术
  • 艺术评论&理论&艺术史
  • 绘画
  • 艺术鉴赏
  • 中国画
  • 风格
  • 传统艺术
  • 绘画技法
  • 水墨画
  • 古典美学
  • 文化传承
  • 国画
  • 意境
  • 表现形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谢柏轲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教授,本书是其学术生涯中关于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性著作。在书中,他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画的媒介与材料,如毛笔、墨、颜料、基底、印章以及各种画式(壁画、屏风画、手卷画、立轴画、册页、扇面画等)进行了精彩、专业又简明的介绍与讨论;对于画面中各类元素(线条、泼墨、设色及肌理)在绘画中的运用,他也做了类似的阐述。此外,他还介绍了中国画的构图所呈现的规律与原理,并深入研究这些方法所创造的经典传世作品。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可作为一本从媒材、技法等角度了解中国画的导览,使他们在读懂中国画之余,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具体创作。对于绘画学习者而言,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中国画的媒材、技法与形式原理。

作者简介

谢柏轲(Jerome Silbergeld),美国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1974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学系荣休教授,曾任唐氏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在开始普林斯顿的教学生涯之前,他曾在华盛顿大学执教二十五年,担任过艺术史系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绘画、电影、建筑与园林等,代表著作有《中国画之风格》《山水心灵》《电影中的中国》《身体的疑点》《由里向外》等。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原版序
导言
第一章 媒材与画式
毛笔
墨与颜料
地子
一、墙壁
二、绢帛
三、纸张
四、陶瓷与漆器
五、其他相关的媒材
印章
画式
一、壁画
二、屏风
三、手卷
四、立轴
五、册页
六、扇
七、画式间的转变
第二章 中国画的要素
书法与绘画中的线条
水墨
设色
皴擦
第三章 构图:再现的艺术
万变的“形”
线性远近法与空气远近法
第四章 构图:归纳的艺术
书法与绘画的归纳
绘画要素的独立作用
形象的概括
留白的运用
构图的经营
构图的动势
参考文献
译者的话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上世纪中叶,出于“敌情研究”的需要和欧美学术版图的扩展,全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起了包括东亚系在内的各类区域研究院系,一方面有非常现实的冷战政治诉求,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对于异质文化的全面考察。1959年,随着方闻(1930-2018)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全美第一个中国艺...

评分

上世纪中叶,出于“敌情研究”的需要和欧美学术版图的扩展,全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起了包括东亚系在内的各类区域研究院系,一方面有非常现实的冷战政治诉求,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对于异质文化的全面考察。1959年,随着方闻(1930-2018)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全美第一个中国艺...

评分

上世纪中叶,出于“敌情研究”的需要和欧美学术版图的扩展,全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起了包括东亚系在内的各类区域研究院系,一方面有非常现实的冷战政治诉求,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对于异质文化的全面考察。1959年,随着方闻(1930-2018)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全美第一个中国艺...

评分

上世纪中叶,出于“敌情研究”的需要和欧美学术版图的扩展,全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起了包括东亚系在内的各类区域研究院系,一方面有非常现实的冷战政治诉求,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对于异质文化的全面考察。1959年,随着方闻(1930-2018)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全美第一个中国艺...

评分

上世纪中叶,出于“敌情研究”的需要和欧美学术版图的扩展,全美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起了包括东亚系在内的各类区域研究院系,一方面有非常现实的冷战政治诉求,但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对于异质文化的全面考察。1959年,随着方闻(1930-2018)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全美第一个中国艺...

用户评价

评分

清晰,细致,翻译也流畅,没有执着于材料和技法的分类学,而是通过指示和比较来提出其主旨,不得不说是个明白人了。 但作为89的定价,却确实是一本小书,而且图片质量参差不齐。

评分

前两章的介绍比较好,翻译的也接地气。 至于后面两章,不太具备说服力。

评分

外国人写的终究还是太浅显~由于对中国哲学及审美的匮乏,借助西方分析方法的画面解读显得生硬。而材料与媒介部分更像说明书,索然无趣。

评分

书很薄,但很精到

评分

外国人写的终究还是太浅显~由于对中国哲学及审美的匮乏,借助西方分析方法的画面解读显得生硬。而材料与媒介部分更像说明书,索然无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