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卡夫卡 短篇小说 短篇 德语文学 大部头打卡书 小说 奥地利文学 洪天富
发表于2025-02-02
短篇小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卡夫卡的短篇作品集。卡夫卡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多为底层不知姓名的人物,他们深受帝国官僚体制的挤压,内心充满孤独、恐惧、迷惘与不安,情节多支离破碎,从中折射出帝国末季的社会矛盾及众生世相,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之作。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1924),20世纪初叶最重要的德语作家,与乔伊斯、布鲁斯特等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城堡》、《诉讼》及中篇小说《变形记》等为他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不朽的声誉。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晚季的布拉格,父亲是靠勤劳获致 中产阶层的犹太商人,个性刚毅、严酷,这一特定的时代和家庭环境在卡夫卡的个性和创作中打下鲜明的烙印:奥匈帝国的专制主义与欧洲现代潮流的悖逆,犹太民族的无家可归与受歧视、受压抑的处境,以及父亲家长制的威权,这一切都导致卡夫卡对现实世界的陌生感和异己感,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深切地感受到黑格尔、克尔凯戈尔哲学中所指出的现实世界的“异化”,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整地反映了出来。卡夫卡曾三次订婚而又三次解除婚约,一生又曾与多个女性发生恋爱。凡此种种一波三折、优柔寡断的情感经历,亦在他的小说、书信、日记中留下了印记。
读完酣畅淋漓,前面几篇随笔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之后判决、司炉、在流放营、变形记几篇连续读下来简直是坐过山车式的阅读体验,遗作和几部长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段落可以毫无违和地放到长篇之中。现代化的疏离,父权的桎梏。在流放营中的军官是施暴者也是最后的受刑者,在享受着暴力带来的快感同时无意识地深陷其中,以致最后把自己献祭在视若神明的杀人机器当中。司炉单独成篇,卡尔自始至终都没有向着目标前进,而是被各种割裂——为了寻找雨伞迷路遗失行李箱,又无意间遇到司炉而把行李箱抛之脑后,然后在为司炉一事纠缠不清的时候意外偶遇参议员舅舅,悄然离去。尤其喜欢的乡村医生被改编成了同名动画短片,风格很独特,有兴趣的可以一看。
评分【2020013】伟大的洞察与表达,对隔阂与异化的精微描摹好叫人害怕,是顶顶聪明顶顶纯粹的人所独有的,超越时代的那种创作。最爱《变形记》《在流刑营》《饥饿艺术家》《约瑟芬,女歌手或耗子的民族》。被《中国建造长城时》中的一段话打痛了——最为含混不清的机构莫过于帝国本身了。当然,在京城,就是说在朝廷范围内对这个问题是有所了解的,尽管也是现象多于真实。在高等学校教国家法和历史的老师也自以为他们在课堂上讲的这些事情是千真万确的,并能继续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的级别越是接近基层,人们便越不怀疑自己的知识,这已成了当然之事,半文明的教育把那多少世代以来深深打进人们头脑的信条奉为崇山,高高地围绕着它们起伏波动,这些信条虽然没有失去其永恒的真理,但在这种烟雾弥漫中,它们也是永远模糊不清的。
评分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在条分缕析的日常细节里,荒诞遥远又真切可感,以“入世”姿态描摹基于个体经验的感受,提炼出具有寓言性质的普世哲学;这些凝结了他毕生心血的短篇,读来真的泣血——“这是我的城堡,是我用手抓,用嘴啃,用脚踩,用头碰的办法战胜了坚硬的地面得来的,我的血渗透在我自己的这块土地里。”从“此身存在”出发,返回原点天问“我身处何方”,荒唐世界充满悖谬、失序、混乱,我们毫无办法脱身或反抗,默默忍受着沉默和孤独的吞噬,任由被物化异化,被真理抛弃,被谎言包围,被同类背叛,殉道者的千古寂寞。文本联系:1、动物——《乡村婚事》中提及甲虫;《一条狗的研究》中狗的主观视角;《变形记》。2、节食——《饥饿艺术家》与《一条狗的研究》。3、《回忆卡尔达铁路》是《美国》雏形,《村子里的诱惑》是《城堡》雏形。
评分【藏书阁打卡】2020.5.25-6.23 第一次读卡夫卡,惊喜。他怎么那么有趣呢?脑子里真是太丰富了,不时设想自己是各种动物,来观察人类,心里在默念“你们愚蠢的人类,我看得透透的了”。人情淡薄,法律权利是贵族的专属,还不忘吐槽工作。 很难想象那时候的欧洲是什么样子的,甚至觉得和一百年后的今天没什么两样,人类还是同样的,在那个洞穴里辨声,晃荡着自己纤细的腿,饥饿艺术家一样的希望别人相信自己,不时用狗眼观察着这个世界,身边偶尔也看得到《在流刑营》里那个荒诞的军官。 想读传记和日记,话说那张照片的发型太丑了。哈。
评分#补标 2017#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短篇小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