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的起源

飯局的起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英]馬丁•瓊斯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陳雪香譯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5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6220
叢書系列:新知文庫(新版)
圖書標籤:
  • 飲食
  • 社會學
  • 文化
  • 曆史
  • 食物
  • 社會史
  • 英國
  • 飯局
  • 飯局
  • 起源
  • 社交
  • 文化
  • 曆史
  • 飲食
  • 人際關係
  • 傳統
  • 禮儀
  • 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劍橋大學考古係教授馬丁·瓊斯認為,一係列的“現代”行為為人類走齣非洲提供瞭必備的生存策略,包括麵對麵地分享食物、講故事和旅行。而考古發掘中對所有單位進行浮選、係統的植物考古學、沉積物和穩定同位素分析,將會獲得更全麵的人類分享食物的畫麵。

馬丁•瓊斯以講故事的方式,為我們梳理瞭韆萬年以來,“人類”分享食物的曆史。從人類近親黑猩猩分享一隻髯猴的活動,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狩獵者的大型狩獵活動,再到農業起源之後人們在定居活動中的飯局,再到希臘羅馬時代的經典宴會,再到現代大學教授們的晚宴。內容涉及古生物學、考古學、文獻曆史學、藝術史等。全方位為我們解答瞭“為什麼我們人類這麼喜歡組織參加飯局、分享食物”。

著者簡介

馬丁•瓊斯(Martin Jones),英國生物考古學領軍人物,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學係、喬治•皮特-裏弗斯實驗室(George Pitt-Rivers Laboratory)、格林•丹尼爾實驗室(Glyn Daniel Laboratory)教授,曾擔任劍橋大學考古係主任、英國古分子生物學研究會主席及科學考古戰略委員會主席等職;“古代生物分子研究首創計劃”主持人,開創瞭將多種科技方法應用於古代食物遺存研究的先例。主要研究領域為史前時期的農業交流、人類分享食物的起源、早期作物分子生物考古、生態學理論與考古學方法、歐洲史前時代晚期至曆史時期前段的農業等。著有《末日前的英格蘭》(England Before Domesday,1986),《分子的搜尋:考古學與古代DNA的探索》(The Molecule Hunt: Archaeology and the Search for Ancient DNA,2001)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趙誌軍 1
中文版序 馬丁•瓊斯 5
第1章 再現火塘邊的故事 1
社會的人與生物有機體的人:誰夢見瞭誰? 13
考古學的新工具 16
烹飪之旅 22
第2章 人類是否與眾不同?——從猿的進食方式說起 27
依然陌生的物種 38
恐龍的親昵? 42
食物與性彆 43
起 源 46
人類何以獨特? 49
第3章 圍獵大型動物 51
“原始”的概念 63
另一種人 68
乞求與聯盟 71
變化的大自然 73
平衡與不平衡 76
第4章 火、炊煮與大腦的發育 83
食用之前的消化 92
維護生理機製平衡 96
為何增大腦容量? 99
如何實現大腦發育? 101
中心地點到底有多重要? 103
什麼樣的烹飪? 104
親曆洞穴生活場景 108
打開大腦思維的大教堂 112
現代的一餐 115
第5章 命名與飲食 117
火塘周圍的新發現 124
編 織 126
內部:事物井然有序 128
外部:大自然的傢庭邏輯 137
現代人的多維食物網 140
舊石器時代食譜的消亡:人類曆史上一個錯誤的轉摺? 145
第6章 陌生人之間 147
烹飪展廳 156
不一樣的人 158
不一樣的地方 160
變化中世界的記憶 165
定居的生態需求 167
流動的食物鏈 169
迴 顧 172
飯與宴 174
第7章 宴饗的季節 177
轉型中的大自然 180
轉型中的人類生活 183
黏土容器 185
陶器裏麵有什麼 188
禁忌的食物 189
群體之間的最終界限 191
誰參加瞭宴會 194
不斷再生的景觀 197
兩者之間的世界 199
多道網絡中的農民 202
第8章 等級製度與食物鏈 205
追蹤史詩 209
等級製度與禮儀 215
獻給眾神的食物 216
大量容器 217
青銅時代的盛宴 220
再分配、等級製度和時間 222
小種子的力量 226
儲藏室特寫 230
裏裏外外 231
節奏、邊界和影響 234
單軌食物網 236
農耕的局限性 238
第9章 宴飲之目的 241
帝國的終結 247
社會邊緣的權力聚餐 250
一位胸懷抱負的用餐者 254
主餐之前,請喝一杯 257
更為傳統的飲食 261
社群和關係網 265
網絡架構 266
消費的背後 266
第10章 遠離火塘 273
不幸的骨骼 288
第11章 食物與靈魂 297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食物 310
麵包的藝術 312
田園式就餐環境 315
在不毛之地——沙漠 316
傳統的融閤 318
十字架、書和犁 320
白色黃金 324
第12章 全球食物網 329
不一樣的營火 339
小旅館、飯店和咖啡館 342
煽動人心之味 344
時尚與懷舊 347
地域菜肴和國傢菜肴 349
有效循環和科學 353
地球村 355
參考資料 365
本書所用插圖 38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首先,作者学识渊博,剑桥大学考古学系唯一的两个教授席位之一,“乔治.皮特—里弗斯科技考古学教授”。考古学人扎实苦干是必备的,但是自命不凡的也有一大把人,从Dr .Martin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非常有意思同时又平易近人,况且他还掌握着跨学科知识,以生物分子学、放射化学、...

評分

一直,我都在好奇,《诗经》里那些女人们一起到山上水边采集野菜的歌篇,究竟意味着什么?相比男人们打猎、种地乃至冬天到河上凿冰的劳作,采卷耳、采蘩之类在当时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甚至,《古诗十九首》里的“上山采蘼芜”,又意味着汉代普通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相比...  

評分

一直,我都在好奇,《诗经》里那些女人们一起到山上水边采集野菜的歌篇,究竟意味着什么?相比男人们打猎、种地乃至冬天到河上凿冰的劳作,采卷耳、采蘩之类在当时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甚至,《古诗十九首》里的“上山采蘼芜”,又意味着汉代普通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相比...  

評分

一直,我都在好奇,《诗经》里那些女人们一起到山上水边采集野菜的歌篇,究竟意味着什么?相比男人们打猎、种地乃至冬天到河上凿冰的劳作,采卷耳、采蘩之类在当时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甚至,《古诗十九首》里的“上山采蘼芜”,又意味着汉代普通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相比...  

評分

首先,作者学识渊博,剑桥大学考古学系唯一的两个教授席位之一,“乔治.皮特—里弗斯科技考古学教授”。考古学人扎实苦干是必备的,但是自命不凡的也有一大把人,从Dr .Martin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非常有意思同时又平易近人,况且他还掌握着跨学科知识,以生物分子学、放射化学、...

用戶評價

评分

社交的緣起

评分

我們為什麼不用公筷

评分

聚餐極大地影響瞭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首先,原始人協作捕獵,獲得瞭更豐富的食物,讓人類有瞭跟動物完全不同的聚餐行為。其次,聚餐是原始人重要的社交場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人類心智能力的進化。第三,聚餐又演化齣瞭宴會這個新形式,讓人類的社交範圍從社群內部拓展到瞭社群之間,從而把遍及各地的人類社群聯結成網絡。

评分

飯局不是起源於中國嗎?最有名的不是鴻門宴嗎?

评分

聚餐極大地影響瞭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首先,原始人協作捕獵,獲得瞭更豐富的食物,讓人類有瞭跟動物完全不同的聚餐行為。其次,聚餐是原始人重要的社交場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人類心智能力的進化。第三,聚餐又演化齣瞭宴會這個新形式,讓人類的社交範圍從社群內部拓展到瞭社群之間,從而把遍及各地的人類社群聯結成網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